荒沙绿林,旅游扶贫:草甘沙漠旅游区的经济逆生长

草甘沙漠中的团队合照 Peter 摄
人民网通辽7月21日电 这里曾经一片沙海,如今处处绿树和草皮。这里曾经人烟稀少,如今游客络绎不绝。这里曾经贫困落后,如今年年盈利分红。
草甘沙漠风景旅游区,就坐落在这片具有传奇色彩的土地上。其总占地面积13000余亩,位于通辽市科左后旗散都苏木东南部车家嘎查,这里地处辽、吉、蒙三省交界,属于科尔沁沙漠的边缘。这里是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沙漠旅游景区。
7月19日,“寻找草原英雄”2017中外大学生内蒙古之旅团队来到了位于通辽市科左后旗散都苏木东南部车家嘎查草甘沙漠风景旅游区采访,我们从散都苏木镇政府李柏阳副镇长和车家嘎查村王欣村长那里了解到:改变这里生活面貌的,正是苏木政府创办的景区企业,大力发展旅游扶贫。通辽市、科左后旗、散都苏木镇等各级政府非常支持,政府决定开设村办企业,将各村民的土地整合,建立沙漠旅游景区,实现了“扶贫对象精准”。经过景区和贫困户双方自愿协商,贫困户以户均5万元的“富农贷”资金一次性投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每年要向贫困户支付5000元的红利,贷款到期后由景区偿还本金,实现了“资金使用精准”。2017年的分红于7月14日提前发放,有21户贫困户每人分到5000元的红利,实现了“脱贫成效精准”。同时,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导游、保安、餐饮服务等就业机会,使贫困户就业增收。其次,在草甘沙漠旅游节期间,为12户贫困户免费提供经营摊位,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实现了“项目安排精准”。然后,景区扶持有条件的贫困户经营“农家乐”餐饮,并帮助介绍食宿游客实现了“措施到户精准”。目前,经营“农家乐”的贫困户达到2户。在整个过程中,景区组织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三位贫困群众到辽宁学习导游业务知识,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和增收本领,实现了“因村派人精准”。这一些列的举措真正地、细致地做到了“精准扶贫”。
为了更好地了解景区的发展对当地村民生活的改变,我们走访了两户人家。常英家里有两个孩子在通辽读高中。两个孩子加起来每年要花费4万多块钱。之前只能外出打工,每月收入2000,差额部分只能向他人借贷。一万块钱的借款,到一年期就要支付2400块钱的利息。这让他压力很大,只能加倍工作。而现在景区为他购置了一只骆驼,他平时负责饲养,在游客观光时,通过拍照盈利。所得收入全都归自己所有,景区并不抽成。在旺季时,每个月两万多游客,使他的月收入已经可以达到四千块钱。不需要借贷,同时可以留在家乡,常英对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问到他以后有什么期待?他立刻脱口而出“希望景区发展的越来越好,这样,我们也可以越来越好”。另一村民李顺比他要好一些,两个孩子已经在外工作,省了不少的负担。但夫妻两口的生活花费一直是个问题。不想离开家乡,只能在家种地,而土地的沙漠化使得收成一直不好。现在景区给他购置了一匹马,李顺负责日常饲养照顾。月收入也比以前翻了一倍。当问到李顺现在的感受,他激动地说到“现在的收入比以前高了太多,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今,将村民的土地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贫困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景区与村民之间已经实现了“同发展,共命运”。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使得草甘沙漠旅游区的经济在浩瀚沙漠中逆势生长。
草甘沙漠旅游区中的篝火晚会 陈相如 摄
“寻找草原英雄”中外大学生内蒙古之旅活动由大唐风韵影视有限责任公司、人民网强国论坛、CCTV发现之旅频道、美国ICN国际电视联播网等单位主办,组织中外大学生代表走进内蒙古,亲身体验内蒙古自然风光及历史文化。(黄玉琦、蒋垒、龚雪、乔榕榕)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