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热议高校游,如走过场,似演员演戏

2017年08月16日15:09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人民网8月16日北京电(记者 崔泽昊) 凌晨4点就有人开始排队;早上6点多就将近达到上午接待人数3000人的极限;上午9点多,上午场人数早就满额,而等待下午场的队伍已长达50余米……

猜一猜这是什么场景?这是北大清华校门外排队等着参观校园的火爆场景。

执着,无论如何也得进去转一圈

在北大、清华校门口,等待进校的几百米大长队中,七八成都是家长领着孩子。正因家长对清华北大无限虔诚,一定要带孩子看一眼,这样的心态让每年暑期的北大清华都迎来如潮的人群。

来自山东的家长魏华:“想让孩子以后奔着北大清华努力。带女儿来北京旅游第一站就直奔北大了。”

游客孙阳:“无论如何也得进去转一圈!让孩子感受高校氛围。”

游客:“排队长也有道理,这告诉孩子想进北大清华,就得多费力气!”

无奈,正常校园生活受影响

北京大学校门口

清华大学保卫处给出了一组数据:2015年暑期进清华参观人数达到42万人,日均超过11000人,高峰日达到17000余人,高峰日进出校门车辆近3万辆次。即使服务管理措施加强后,2016年暑期来校参观人数依然达到21万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大教师说:“学习、科研的校园,怎么就成了旅游景点?有些游人乱涂乱画、高声喧哗,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校园生活。”

环卫工人说:“有些游客随手丢食品包装袋、纸巾,每天的垃圾能装满七八车。”

网友天地之间说:乱丢垃圾看似小事,实则反映的是素质,修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上不上名校,先把基本素质这堂课在家上好,这也是家风家教的体现。细节更能体现大问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不止国内如此,国外名校“朝圣”的人也很多,牛津的市长玛丽?克拉克森(Mary Clarkson)也抗议说:“牛津在6月到10月之间简直没法过。自行车道上停满了非法停放的旅游大巴,人行道都被堵住了。”

不满,就像走过场体验差

北大保卫处表示:“我们按预约团体类别、预约顺序及校园承载能力对预约单位进行审批。”清华大学保卫处则表示:“清华大学非旅游景点,不向任何机构和个人收取参观费用,也不对团体游开放,只能通过西门排队这一种方式进入校园。”

有一些正规旅行社选择在参观完其他景点后,安排游客到高校外景处拍照,而不进入校园。一些不正规旅行社则将游客转给“黑导”,用违规手段把游客带进校园并收取费用。而培训机构组织的游学夏令营,想要进校也得排队。

北京旅行社上级单位旅游集散中心相关负责人称:“过去我们做过高校游,很麻烦也没利润,就舍弃了这一块业务。”

来自河南的一位家长也说:“排了好几小时队,只是在校园里转了一圈并拍了些照片,大暑假的没课也没学生,孩子体会不到高校氛围。”

国内高校游都耗在了人山人海的排队中,那出国游学怎么样?江西南昌市民何女士去年送初一的女儿送到美国游学,花费了34800元。但何女士对游学效果也不甚满意:“跟当初宣传的差距很大。正赶上美国学校的假期,机构租了一个中学的会议室,又请了几个当地的孩子陪读,感觉就像‘演员’演戏。最期待的哈佛、耶鲁大学之行,只是到学校参观了一圈。”

中国学生围着约翰?哈佛的雕像拍照

高校游正确的打开方式绝不是走马观花

国内多数高校在景观建设和公共服务上有所欠缺,大多数游客只能扎堆儿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游览。在旅游界业内看来,国内高校游依然处在一个相当原始的阶段。

一家旅行社负责人呼吁:“高校游‘应疏不应堵’,别只有排大队这一条路可走。”建议学校官方可以在学校招募一些学生志愿者组建导游服务队,设定参观路线,尽量绕开学校的教学和生活等学生密集区域。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说:“国外著名大学,无论剑桥牛津还是哈佛大学等,根本没有围墙,高校应从内到外表现出一种开放的精神。”

而海外高校游,一些商家把普通旅游产品加上“游学”的标签,就改头换面成了高价的海外游学产品,无论是在学习效果,还是安全等方面都很难令人满意。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高校游应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的大学游,就是到大学‘到此一游’,走马观花;稍高层次的大学游,是除了参观校园建筑、景观之外,还参观开放实验室、博物馆等,更深入了解大学;而深度的大学游,则要在大学里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听教授上课,做实验、听报告。

高校游的愈发火热,其实也是家长对教育愈发重视的体现。父母想让孩子提前感受优秀大学的氛围,激励孩子努力学习,这样的出发点当然很好,但也需要时机和方法。家长热衷于带孩子逛校园,究竟想让孩子看什么、学什么?名校除了独特的风景,还有哪些更值得看?如果只是进入了校园,带着孩子走马观花式地游历,又怎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

网友糯米糍粑说:“教育不仅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传播,更重要的是道德行为的教育。去高校耳濡目染的不仅是学习风气,更重要的是人文素养,感受一所学校文化才是根本。”

高校游,你认为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责编:崔泽昊、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