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儿童出行购票看身高还是看年龄? 网友专家各抒己见

2019年10月08日15:38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各旅游景点游客爆棚,“人从众”的景象屡见不鲜。多家旅游机构发布的“十一”黄金周旅游消费数据显示,亲子游已成为国庆假期出游的主流之一。与此同时,儿童优惠乘车标准的老话题,也随着亲子游热度的增长一同升温:乘地铁身高免费标准是1.3米,坐公交却变成了1.2米;乘坐长途汽车,有的优惠以身高、年龄双标准并行,而乘坐火车则要按身高买票。

儿童优惠乘车标准,究竟应该“看身高”还是“看年龄”?不同场景下,划分标准是否应有差异?针对网友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强国论坛进行了解读及梳理。

按身高还是按年龄?

当前,包括火车、公交、地铁等在内的交通工具,儿童优惠乘车标准虽不一致,但普遍以身高作为优惠界定标准。例如,中国铁路官方网站显示:一名成年人旅客可以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如果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超过一名时,一名儿童免费,其他儿童请购买儿童票。儿童身高为1.2~1.5米的,请购买儿童票;超过1.5米的,请购买全价座票。北京京港地铁官网则规定,乘客带领一个身高不满1.3米的儿童乘车,儿童免票;带领两个以上身高不满1.3米的儿童乘车,一个儿童免票。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社会发展条件制约,公民身份证制度和技术不完善,儿童没有随身的身份证件,而比对身高则更加直接、快速,因此将身高作为儿童票优惠依据更为实际、高效。随着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不少孩子年龄尚小,但身高早已“超标”。疾控部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6岁城市男童平均身高已达1.2米,12岁未成年人平均身高已超过1.5米。用身高作为儿童票单一标准,是否合理?对此,网友们也有不同看法:

观点一:“双轨派”——用身高、年龄两项作为衡量标准

网友@快乐:身高超过的看年龄,身高不够的就不用买票。比如6岁以下不用买票,如果6岁已经满1.2米的带上证件证明年龄。

网友@暖烟:现在小朋友都长得好快,孩子身高普遍较高,按身高不合理。

网友@冰彬兵:儿童乘车规则应更贴近现实生活,单纯的根据身高判断是否符合儿童免费规则未免有点“落后”。当然,免票与否,重在自觉,其维护的是儿童的基本权益。但按照年龄免票,带来的结果之一,可能就是座位上的拥挤。

观点二:“单一派”——依旧按身高作为标准

网友@芒果荔枝:还是用身高衡量合理些,年龄不好区分。

网友@斜率为正:看身高比较方便,每个人都掏证件得看到什么时候,身高有个衡量目测一下就能通过了。

“双轨制”是否可行?

根据身高划定儿童的优惠政策被质疑“一刀切”,相关部门也正推出新政策以突破以往标准的局限性。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对长途客运的儿童优惠乘车政策以年龄为判定标准,并就此向公众征求意见。

《意见稿》提出,对持有姓名、本人相片和年龄的有效身份证件的儿童,6至14周岁的执行客票半价优待,并提供座位;6周岁(含6周岁)以下、不单独占用座位的实行免费乘车。而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的儿童,则以身高1.2米及以下和1.2米至1.5米为标准,分别执行免费乘车、客票半价优待。

对此,北京市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部委从中央政府角度对儿童乘客优惠标准作出统一规定,将从“量身高”转向“以年龄为主要依据、以身高作为补充依据”实行免票或半票,这一方向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应该充分肯定。

北京市京师(延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琮玮表示,在推行相应的保障措施以落实年龄制度的同时,应当除了规定认可身份证外,建立其他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制度。“希望在经济、公平和效率实现统一的条件下,逐步在公共交通领域放开儿童优惠票价以年龄为界限,将儿童权利落到实处。”

国外怎么做?

不仅在我国,儿童票优惠政策在其他国家也是热议问题之一。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旅游景点和公共交通是否对儿童免票、是否设置儿童票,没有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而是由运营相应景点和交通服务的企业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普遍是以年龄界定儿童票价。纽约市则采用身高界定儿童票,身高低于112厘米的儿童可免费乘车。

在爱尔兰,五岁以下的儿童可免费乘坐交通工具,5岁到19岁以下可购买儿童票。据法国《巴黎人报》报道,巴黎和巴黎周边的几个省将从2019年9月推行一系列新的特许权利政策,其中包括为11岁以下的本国及非本国儿童,以及20岁以下的残疾人提供免费乘坐地铁和巴士的服务。此外,14至18岁的高中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享受半价优惠,并且可获得巴黎市Vélib计划中的免费共享单车账号。

无论是按身高还是按年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适龄儿童平等、普惠地享受政策福利。他国政策是否可以借鉴?如何在宏观层面立法立规,让免费政策覆盖更为广泛?正如网友@晓晓所言:“儿童作为祖国的未来,每一项与之相关的政策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发掘,塑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让儿童更好地享受童年,即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薄晨棣整理)

(责编:薄晨棣、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