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守护粮食安全,一粒粮一座粮仓有智慧

人民网  白真智  李兵兵
2019年10月18日11:02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今天吃什么?”放在几十年前与今天,这句话的意思全然不同。从“没得吃”到“吃的选择太多”,中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不但解决了我国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也是中国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要贡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仍有超8.2亿人在遭受饥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中指出,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居安思危,粮食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过关。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未来如何走?2019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上,人们在探讨解题方案。

从一粒粮种出一条全产业链

吃得开心、吃得营养健康,是家家户户厨房的追求。在我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粮食产业的发展如何适应“吃货”们的新需求?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土地种出效益、种出效能。河南省绿禾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领农民尝试打造“专”而“精”的新型农业基地:引进黑小麦、旱稻、黑花生等新品种,依靠测土配方施肥改良出“富硒地”;田间连车间,农产品就地加工,最大程度保留其中的营养物质。集特色种植、加工、贮藏、销售为一体的绿色产业链,使周边9个村120余户农民“抱团”提升了竞争力,实现了增收致富。

打造“立体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让农产品从增产走向提质。“我们田里面的鸭子、螃蟹和虾,都是我们的‘稻田管家’。”四川省西蜀巧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稻田推行综合种养系统——稻鸭、稻鱼、稻蟹共作,鱼类松土活水,鸭子和螃蟹吃杂草、害虫,粪便还能改良土壤。一田多用,让农业循环了起来,生态农产品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品牌增值,农民增收。在山东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一颗小麦能变成10大类500多种产品,从外到里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除了初加工为人们都很熟悉的饺子粉、烘焙粉、花色挂面,还深加工成谷朊粉、食用酒精、航空航天专用酒精、液体蛋白饲料和生物有机肥……在中裕150万亩优质麦订单基地,35万农户耕耘出了一条完整的小麦全产业链。

“粮食产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基础性强、涉及面广。”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强调,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产业是重要支撑,要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实施优粮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加快粮食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建造有“智慧”的大国粮仓

“仓廪实、天下安”。我们的粮食“家底”如何得到有效保障?当传统产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互联网+”能否助粮食安全保障一臂之力? 10月17日,在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信息化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粮食系统的代表们交流了经验。

“十三五”以来,粮食行业和物资储备系统大力推进“粮安工程”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国家物资储备信息系统二期工程等信息化项目建设,着力提高粮食和物资储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储粮集团以及山东、安徽等省份率先完成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任务。

作为省内单体库容最大的现代化粮库,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承担着约四分之一的省级政策性粮油储备。仓库现场,中心库主任董增玉演示了卖粮“一卡通”流程。粮库信息对接到安徽省“智慧皖粮”移动云平台APP,提供在线预约、导航、排队叫号等一站式服务,让农户售粮更方便。粮食出入库过程中通过RFID卡和二维码记录“身份”,实现检验员“盲检”,结果录入后由系统自动判定粮食等级和价格,避免了“人情粮”等暗箱操作,保证了粮食质量。

信息化缩减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在库粮食的管理和粮情检测更有保障。“每个廒间拥有280个粮情检测点,可以即时显示当前粮温等信息。”工作人员介绍,粮情会随时推送到保管员的手机和电脑上,方便监控及时杜绝隐患。对安防监控、智能通风、氮气储粮等系统进行智能化远程统一管理,打通了不同岗位管理人员的业务数据传输通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信息化程度越高,政府调控就越精准,储备管理就越精细,公共服务就越高效,粮食和物资储备防风险、保民生、稳市场作用发挥就越明显。目前,安徽现代粮食物流中心库已实现粮油质检、出入库流程、绿色储粮全面信息化,粮食最大入库量从实行信息化之前的2200吨提升至目前的5800吨,为全省粮油储备提供了切实保障。

展望未来,《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推动从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迈进,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还有赖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责编:李兵兵、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