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供需双萎缩,中国如何“危中寻机”

记者 曾伟 薄晨棣 彭心韫 黄玉琦 王喆

2020年04月17日11:36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4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经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习近平总书记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指明了方向。如何认清局面,打赢、打好这场提振经济的有准备之仗至关重要。

为此,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7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疫情之下的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的纾困之解。

全球经济“急刹车” 2020年或将跌入负增长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美股上的表现尤为明显。3月份,美股如同过山车一般,经历了4次熔断、7天大跌、9天暴涨。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表示,本次全球股市动荡应当还未结束。在美联储的大力宽松救市下,美股第一段下跌结束,进入反弹阶段,而全球股市也随着美股的跌宕出现波动,“IMF最新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将出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

目前全球经济尤如“急刹车”。如此颓势和金融市场的动荡,是疫情带来的“自然灾害”,还是周期衰退导致的经济萧条?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朱青认为,目前的经济情况是外部打击的结果,是一种“自然灾害”。“但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的,客观上经济增速大幅度回落、消费迅速萎缩,这已经就是经济萧条了。至于会不会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要看国外疫情的控制情况,时间长了,上述情况不断延续下去,就会导致经济危机。”

姚余栋表示,海外疫情的持续时间及疫苗研发进度将决定经济衰退时间与规模。目前全球供应链、全球贸易中断已成既定事实,恢复时间仍遥遥无期,总需求下滑将促使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艰难的局面。

各国应对措施不断加码 着力维持经济秩序稳定

“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深刻表明全球的紧密联系及脆弱性。”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召开并发表联合声明,共同维护金融稳定、恢复并实现更强劲的增长、使对贸易和全球供应链的干扰最小化。

针对目前的经济形势,美国货币财政政策力度空前,推出2.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日本也通过历史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总额达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万亿元)。英国方面,财政部和央行更是联合宣布将暂时可以直接货币化政府债务,即通过印刷(发行)货币方式为政府债务提供融资,直到疫情平息。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以美国为例,做法基本分三段。“第一,提供流动性,避免企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和倒闭;第二,给消费者发钱,避免消费者生活困难;第三,减税,但在投资上的着墨不多。目前来看,采取的这些措施对于迅速缓解经济压力是有效的。”

姚余栋表示,“总体来看,这些大规模的货币财政政策支持有利于避免居民及企业资产负债表深度衰退,促使资本市场止跌企稳,对于维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当务之急还是海外国家要能及早控制住疫情,才能促使经济增速及市场早日止跌企稳。

中国也在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应对危机。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将研究推出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以及刺激消费等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3天后,央行重启了逆回购,并将利率调降20个基点。4月3日,央行向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于本月15日开始分两次实施到位,这也是今年年内的第三次降准。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和美联储无限制的量化宽松政策相比,央行的应对疫情金融政策比较温和。“我们还没有整体下调利率。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主要是决策者还希望把工具箱里面保留更多的工具,对付最坏的情况到来。疫情未来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表示,全球价值链中间产品的生产环节可能会因疫情出现短缺并进行调整。当前应充分发挥国际互助和相关机制的作用,号召大家共同来对抗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中国需要打造一条开放的、稳定的、安全的生产链和供应链,也要注重打造以市场为基础的、市场体制为原则的整体的国内的闭环。”

中国精准施策提振经济 发展基础与趋势不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危中寻机的前提,是要对形势有一个清醒而理性的判断,以趋利避害,精准施策。

专家们一致表示,中国是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是国际贸易的第一大国,是外国直接投资的第二大国,全球经济出现问题,中国也很难独善其身。外国的经济不好,首先影响我们的就是出口。我国国内部分企业的生产需要从欧美等疫情严重的国家进口一些原材料、半成品和关键设备,如果全球疫情不结束,这对我国的国内生产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记者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3月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针对第二季度会否成为我国全年经济拐点?国家统计局表示,3月份经济改善的势头应该能够延续下去,二季度经济表现会更好,二季度会好于一季度这是一个基本趋势。如果疫情没有出现较大影响,下半年的社会经济也会比上半年更好。朱青表示,3月份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好转,走出了1、2月份“断崖”式下跌的局面。这跟国家在3月初及时抓复产、复工从而使经济逐渐走向正轨是分不开的。看来,我们正在走出疫情给我国经济造成的低谷,只要疫情能够控制住,经济逐渐向好的大趋势是比较确定的。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表示,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将呈现一种前低后高的趋势。“只要努力,我们还能够保证6%的GDP增长。6%的目标,不是一般的简单的数字化的GDP,而是经过战‘疫’的洗礼,是经过供给侧改革,特别是今年高水平的、高质量经济发展所得来的。中国经济可能在一季度甚至是二季度都会出现低增长,但是,三季度、四季度就会提高。”

朱青认为,中国今年经济增速估计要低于去年。但低多少,取决于出台的政策措施以及全球疫情防控力度。从中央完成既定社会经济目标的决心和现有的政策手段来看,达到5%左右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但这就需要后两个季度加大财政、金融的刺激力度,而强刺激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这就需要综合考虑,在目标实现和未来平稳发展之前找到一种恰当的平衡。

尽管面临艰难局面,我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一些向好因素。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执行院长林桂军表示,就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看,我国经济社会运转情况要优于其他国家,但同时也要克服疫情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并且抓住其中的机遇,要更早地关注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发展的相对态势更好。

姚余栋表示,“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率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胜利,企业复产复工有序有效进行,同时国内宏观政策应对得当,国内经济有望率先企稳,未来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从中长期看,新冠疫情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仍是暂时性的,不改变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基础与趋势。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宏观政策空间,亦或是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来看,我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依然充满信心。”

霍建国表示,在一些产业受到冲击之时,疫情也成为部分新兴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加速了新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例如在线教育、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行业都有着很大潜力。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支持相关企业加快发展。 

(责编:彭心韫、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