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人民e财经》:国内大循环,短板怎么补? 

2020年09月02日08:38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

  习近平强调,要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专家学者中引发热烈反响。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们又面临着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接受《人民e财经》专访,谈了他的学习体会和对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座谈会上,提出我们现在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要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新阶段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您能不能跟我们分析一下,我们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是什么?

  刘尚希: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我认为是非常精辟的,给我们当前形势做了一个概括。

  当前,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实包括了国内国际大的环境的变化。总体来说,新冠疫情到来的时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变化。现在,全球的经济在深度的衰退,而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复工复产复市各个方面有序,经济在逐渐的复苏过程之中。这在全球看起来,中国可能就是唯一的一个能实现今年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其他国家可能是负增长。

  从这一点可以看得出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有利条件。首先是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体现在疫情防控方面。疫情防控,使经济社会秩序能得到快速恢复,为经济发展、国际国内的循环就创造了条件。

  也就是说,面对全球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发展的确定性是在不断地提升的。当全球的风险在不断扩大时,通过我们的体制优势、制度优势,我们面临的风险被对冲了,这实际上是我们的有利条件。

  当然,也要看到我们现在还面临着很多巨大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是中美关系方面,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现在发展实际上也面临着要有一个调整。所以,中央就提出来,我们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这么一个新的发展格局。这实际上是一个战略决策,是针对当前大的形势变化,作出的一个大的战略决策。

  主持人:如何看待以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什么?

  刘尚希:我们原有的这种发展,40年前从深圳等这些经济特区起步,推动了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一直到今天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主要是生产制造,成了世界的工厂。我们有大量的产品出口,并形成了大量的外汇,所以我们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这些外汇储备又大量借给了发达国家,比如美国。而美国又是一个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它借了中国的钱,来买中国的产品。所以,在国际上形成了这么一种循环。但当时国际这样一种循环,实际上它是脆弱的。所以,现在要变成是国内大循环为主,同时是国际国内相互促进,这意味着在体制上、政策上还要做一些调整。尤其在金融领域,金融领域这些年改革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怎样更好地促进国内的大循环,同时又使国内的大循环和国际的循环能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这种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国内的这种大循环,国民经济大循环,就涉及到很多其他方面需要改革。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这些空间形态上,要进行这种调整。现在像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还有人口的自由流动,这是国内大循环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过去是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到沿海去打工,直接加入到国际大循环里去了。国内的这种大循环,首先不仅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还有人口的自由流动,还有家庭的迁徙,就是城镇化。

  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强调,扩大内需是一个战略基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们的战略方向。实际上,国内的大循环,就是实现国内的总供给、总需求之间的一种需求拉动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相互推动的这么一个大格局。这样一种高水平、高质量的动态平衡,在空间形态上就呈现出趋势间的协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城镇化。这就涉及到像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土地要素改革的问题,还有资金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怎么配置的问题。

  主持人:今年已经出台了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意见。

  刘尚希:生产要素在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改革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我们对要素市场配置改革的难度,要有充分的估计。尤其加入新的要素以后,数据这个要素,很多是掌握在政府手里头的。政府掌握这些数据,怎么让社会、让市场来使用,你怎么来开放。也是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

  再有,就是数据作为一个要素,既涉及到国家的安全,也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在立法上怎么跟进。在这些方面,需要大量的体制机制创新。所以,要实现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格局,更多的是要靠进一步的加大改革、加大开放。加大改革、加大开放,实际上在新的阶段、新的条件下,会有新的内涵。

  主持人:您觉得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点,或者急需攻克的短板是什么?

  刘尚希:攻克短板最重要的,我觉得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因为我们常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些关系里面,毫无疑问首先是政府自身怎么改革,政府自身的职能怎么去转变,政府怎么监管经济,怎么监管市场,这些都是取决于政府自身的改革。

  政府的这些管理方式、监管方式,如果没有大力调整,就很难适应当前经济、产业、社会这种数字化的趋势。所以,现在数字化是全方位的,产业经济数字化,政府管理也要数字化。目前政府自身的数字化,是远远落后于市场、企业的数字化。从这方面来看,怎么增强宏观管理能力,这对政府是一个挑战。

  我认为,在这种新的形势、新的条件下,要加快政府自身的改革,增强政府在驾驭经济这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提高治理的效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改革,很多体制机制的问题,都涉及到政府自身。这当然还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怎么进行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说,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实际上是一个有丰富的实践,是一个富矿,对经济社会学者来讲是大有可为的。其实这些确实值得我们去从理论上挖掘,总结出我们立足于中国实际的这种新的理论,才能指导我们当前的实践。

(责编:张桂贵、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