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人民e财经》:服贸会,服务业如何发力

2020年09月07日08:05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主持人:人民日报主任记者 陆娅楠

  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微

  嘉宾:人民日报记者 罗珊珊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由人民网强国论坛、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和全国党媒平台联手推出的新媒体访谈节目“人民e财经”。本期我们要聊的话题是服贸会开了,中国机遇更多了。

  本期做客我们的嘉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人民日报记者罗珊珊,这也是我们跑服贸会报道的记者。

  说到服贸会,大家都知道,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召开,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到底什么是服贸会,王老师先跟我们科普一下什么是服务贸易。

  王微:过去我们买的是商品,现在买的是服务。在国内大家去餐馆、去旅游,都是属于服务性的买卖。国际上,我们要买卖服务的时候,就叫服务贸易。大家出门旅游,到外面去买包包,这都是服务贸易。

  主持人:服务贸易离我们每个人并不远。珊珊,你是跑服贸会的记者,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在这次服贸会上,有哪些特别精彩的地方?

  罗珊珊:首先,服贸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大家都知道,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线下商业活动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还能够去举办这样一个国际性的展会,这本身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现在有1.8万家国内外的企业,已经超过10万人参与这次服贸会,说明我们国家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说回到这次服贸会,我觉得最大的亮点,应该是新技术和新服务带来的新体验。有3D的虚拟展台,大家可以在线上展示自己的商品和服务,可以在线去洽谈、沟通,其实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家还可以看见很多高科技,比如说有会做菜的机器人,可以做三千种菜肴。还有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教育机器人,这些黑科技在这次服贸会都可以看见。也就是说现在数字技术进步给我们服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也要告诉大家一个很好的消息,9月5日—9月9日,本次服贸会的国家会议中心室内展馆和周边的室外展馆,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登录服贸会的官网,然后预约一下就可以到现场体验一下我刚才说的黑科技。

  主持人:刚刚珊珊也提到了今年有疫情的冲击,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一定要办这个服贸会呢?这个会对我们、对于全球经济来讲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王微:这次服贸会召开,是在我们国家防控新冠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而且是疫情之后首次由国家层面主办的国际商贸活动,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在战胜疫情方面的信心,同时也是统筹防控疫情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

  更重要的,是要在这样一个百年未有的疫情之下,以及百年未有的大变局这样大背景下,进一步彰显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的信心,用这样的开放来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来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一样来享受新的发展机遇。这样一个举措,应该说是提振中国的发展信心,也是让全球更好地共享中国的发展机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

  主持人:这个平台特别大,也特别好。这个平台同时也是一个窗口,它肯定要展现我们中国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的窗口。王老师是多年研究服务业的,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些年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和过去相比有什么新的变化、新的亮点?。

  王微:服务业的发展在中国,应该说一直呈现了比较快速的状态。从2010年以后,特别是2013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服务业呈现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态势。服务业从过去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中处于第二位的态势,超越了制造业,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关键的变化有两个数字,一个数字就是在2011年,中国的服务业就业在全部就业中的占比首次超过农业,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就业渠道。目前中国的服务业就业已经将近50%,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标志。第二组数字是在2012年以后,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连续八年超过制造业。到2019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53.6%,占据了中国经济半壁江山。

  所以,我们从这两组数据就能看到,服务业对当今中国发展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也可以说它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当然,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服务业自身也有很大的变化。

  首先,中国生产性的服务业,也有很多专家把它叫现代服务业,它的发展速度在过去的十年中呈现了高速增长。生产性服务业在整个服务业的占比,也已经多年超过了我们一些传统的服务业,比如说像零售、批发、交通运输这些传统的流通性的服务业。这些所谓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为我们的制造业升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来做贡献的。比如像金融、物流、技术研发,这些都为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第二,服务业大的变化,有很多和老百姓生活有关的消费性的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消费服务业能够帮助老百姓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按习主席的话说,能够更好地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一部分的服务业的发展是特别迅速,包括教育、医疗、体育、健康、休闲娱乐,这些服务业都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

  再有一个更重要的变化,就是目前全球都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过程中,特别是信息技术、交通技术、能源技术、生物医疗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对服务业来讲,所产生的变化也十分巨大。

  比如说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新的“买买买”方式,在互联网上就可以购物。这次疫情,全民都享受到了线上购买、线上享受服务,教育、医疗乃至看电影首映,都可以在线上来实现。不仅是商品走到了互联网上,很多的服务也走到了互联网上,开拓了服务发展新的空间,更大程度地惠及所有的居民,来为他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更多的选择。

  同时,服务可以跨境向全球的市场提供,现在全球发展最快的叫跨境服务,人不用走出去,我们的企业不用走出去,借助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把我们中国的教育、文化向全球来传播。比如说戏剧,全球有很多喜欢中国戏剧的老百姓,通过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把我们现场的一些好的演出,或者一些很好的戏剧的视频向全球转播。它拓展了我们服务贸易覆盖的领域,为中国参与全球的服务业的竞争和服务贸易的竞争又提供了新的可能。

  所以,现在一是中国服务业自身的发展,二是我们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我们已经位居第二位。

  主持人:过去大概是什么位置?

  王微:应该说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我们在第十位左右。这几年是一年一个台阶的在往上走。通过服务贸易,应该说老百姓享受到的实惠可能是更多的,因为在服务贸易这方面,进口是比较多的,像我们很多出国留学、出国旅游,包括医疗,老百姓可以享受到全球好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同时,通过服务贸易,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服务业进入到全球,比如像携程,不光是为中国的老百姓提供互联网上的服务,现在它可以为全球老百姓提供旅游的综合产品的服务。应该说,让我们中国的服务贸易在全球有了地位,我们不光是商品贸易的大国,我们也是服务贸易的大国。

  主持人:珊珊在整个服贸会的现场能够体会到我们作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的骄傲或者影响力吗?我们在整个会展上面,我们在整个新技术或者数字贸易上面,在服贸会上有没有一些东西让你觉得真的挺亮的,如果这个推向国外的话这是一个特别好的产品和特别好的服务?

  罗珊珊:一进入服贸会现场的时候,你就会遇到测温机器人,你往机器人那儿一站,它就自动给你测体温。而且机器人不仅可以测体温,还可以给你带路,你告诉他去哪,它带着你去。智能服务机器人在我们生活当中,大家可能在很多场景见到过,包括教育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不仅可以测温,不仅可以带路,可以在教育场景上,在课堂上去给大家做科普,带着学生们一起做一些体育锻炼。很多国外医院的门口、课堂的门口,以及学校门口测温机器人,都是我们国家生产的。

  主持人:其实我们也发现服贸会也算是中国的服务业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这些年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是越开越大,开放的领域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这两年服务业的开放,真的力度是空前的。王老师能不能给我们梳理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王微:开放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力的政策工具,也是中国能够取得今天发展成就的最重要的一个宝贵经验。服务业的开放,应该说还是经历了一些转变,特别是我们在2001年加入WTO的时候,我们在服务业的开放方面是有很多具体的承诺。通过这些承诺来逐步地推进中国国内的服务业的开放,应该说有点倒逼式的开放。

  但是,到了2013年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其实中国在服务业的开放方面采取了很多主动的开放,而且也对标国际先进,积极推行一些改革的新的方式和新的方法。比如说,我们在自贸区,首先引入了负面清单的准入方式。这个方式简单通俗的说就是法无禁止皆可为,把法律有禁止和限制的项目列出来,在负面清单之外的所有服务领域,外资都是可以按照国民待遇进行准入的。第二个方面,中国在推动服务业的开放过程中,采取了多种途径的改革创新探索。我们先后推出的开放的平台,包括自贸试验区,在上海、深圳这些自贸试验区当中重点推出了服务业的开放试点,特别是推出了服务业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和探索。还有像服务贸易试点城市,我们通过两批,已经有很多的城市进入到服务贸易的试点,今年又推出了第三批。

  第三,我们和国际合作过程中,比如自贸谈判,和周边签订自贸协定,包括和中国的香港、台湾合作,也都加入了很多服务贸易开放、服务业开放的试点措施。还有像北京市,北京市叫扩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是在全域范围内推动服务业的开放试点。通过这样一些创新的平台、开放的平台,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程度上来探索服务业开放的路径、方式和方法,进行体制机制的探索,在成熟的基础上尽快向全国复制推广。这些年,服务业开放的步伐和我们这些创新平台的推出有很大的关系。通过创新平台来进行压力测试,来探索这种成效和可能性,来加快服务业的开放。

  再有,我们也有很多部门,因为服务业涉及的面非常的广,每个行业涉及的问题也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们很多部门也在推动服务业的开放探索和试点。比如像交通运输领域、建筑工程领域、技术服务领域,这些都是我们加快试点探索。从OECD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我们国家从2014年到2019年,像建筑工程设计、工程咨询、技术信息服务这三个领域的排名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通过这些行业的改革,也会推动我们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服务业开放还有一个推动力很大的,就是这几年我们搞的优化营商环境,这也很重要。比如说,像我们的通关、报关、工商执照领取,因为有些行业还有资质准入,像资质的互认,这些方面都是营商环境中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在营商环境改革中,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所以,这些年,应该说我们通过开放促改革,通过开放促发展、促创新,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主持人:从普通百姓的感受来看,我们感觉到服务业实际上发展的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了,因为我们能享受服务越来越多元,质量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对于服务业的这些企业来讲,他们觉得开放是机遇更大还是挑战更大?

  王微:我觉得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企业感受最大的问题是挑战,因为中国的服务业市场非常大,我们自身确实也存在着很多短板,甚至有些企业就喊“狼来了,我们不行了”。事实上,经过几年的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很多国内的服务企业有了新的竞争能力,又开拓了新的市场。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零售业。原来家乐福、沃尔玛来的时候,大家害怕得不得了。这些外资企业的进入,给我们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竞争学习,面对面的竞争,在这方面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中国现在的连锁百强,进入全球的连锁业百强的企业就不是一个、两个了。包括电商方面,像互联网平台进来以后,原来刚开始叫亚马逊,到中国有一扫天下的感觉。但是我们的淘宝、京东这些平台都上去了,。所以,我们觉得这种直面竞争对中国企业来讲,开始是挑战,后面是更大的发展机遇,而且还能走向全球。

  主持人:珊珊在采访当中,企业是怎样反映的,他们觉得开放对他们来讲,更多是来自外面的威胁、挑战,还是觉得门开大了,别人能进来,也更方便我们走出去了?

  罗珊珊:我觉得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并存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当你的市场供给增多的时候,你的市场竞争就会更加激烈。肯定是会有压力,会带来挑战。但是,正是有这种压力和这种挑战,我们的企业才会更有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提高我们自己的服务水平。

  我们过去改革开放40多年,这样的经验早就已经说明,唯有开放合作,才能是互利共赢的。我觉得对于我们中国的企业来说,也是要去勇于融入世界的经济,在世界经济汪洋大海里去游泳,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还有一点,我们国家的货物贸易长期是顺差的,其实我们的服务贸易是逆差的。也就是说,我们是进口更多,出口是比进口少的。但是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的逆差已经在缩小了。从2017年的时候,我们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速比进口的增速要快了。今年前一段时间商务部发布的一个数据,我们7月的服务贸易出口是实现了3.3%的增长。3.3%的增长非常不容易,说明我们在扩大开放的进程中,我们国家的服务业企业参与世界竞争、自主创新的能力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

  主持人:刚才两位说的如果总结起来,是不是正好呼应了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座谈会上提到的,我们要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国内国际相互促进,是否就可以这样来理解呢?

  王微:我觉得确实是。因为服务贸易的发展,首先依托于国内要有强大的服务业的发展,要有很强的竞争能力。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它可以让很多的企业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通过竞争来获得自己发展的能力。这个时候,他们再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就会非常有底气,而且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的发展要求。

  全球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所谓创新的要素,中国是不具备的。这些创新要素的形成,也需要全球服务业来跟我们进行合作。所以,我们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本身的吸引力就会吸引全球的创新要素:资金、技术、高素质人才,来参与我们的市场,这样也会让我们的国内市场更加强壮,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市场。所以,打开国门,正是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的要义。

  主持人:我们也知道,国内这个大循环还有不少地方是有梗阻的,没有真正像我们理想中的循环得非常畅通,包括我们现在有更多新的业态、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把现在这些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尤其服务业的新经济,让他们能够形成可替代传统动能的规模,我们要畅通国内大循环,还有哪些地方亟待破除这个梗阻?

  王微:对于服务业来讲,全球都有一个共识,服务业的发展和制度高度相关。国内的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制度规则的合理,可能是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在改革开放40多年历程中,其实我们也一直在推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推动很多服务业管理制度规则的调整。但是,相比来讲,由于服务业涉及的面很广,它的体制机制的变化相对于制造业和其他方面来讲还是比较缓慢。其实,服务业发展现在面临的更多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身体制机制的一些问题。像我们最近在做的一项研究,就是关于如何用制度性开放来促进服务业的深化改革。

  主持人:是王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本书吗?展示一下。

  王微:这是刚刚出版的新书,也会在这次服务贸易的大会上,作为发展中心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来进行发布的。在我们这本书中,我们进行了国际对标,看看其他国家的服务业的体制机制是怎样规定的。对比我们每一个行业,比如说在市场准入、在公平竞争、在营商环境、人员流动这几个大的方面的制度上的差异。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就看到我们在哪些方面存在着需要进一步开放,进行调整的制度的短板或者约束。

  主持人:能否给我们举个例子?

  王微:比如说在开放过程中,刚才说到负面清单制度。负面清单制度说的就是市场准入的问题。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非常注意市场准入的问题,但事实上它是一个所谓的国界问题,能够进到中国。进到中国以后,就是在我们国内市场运行的过程中的这些措施,才是影响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

  所以,在OECD比较中,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规定,包括公平竞争、人员流动、资质互认,这些方面都是他们考虑的因素。

  分析下来,我们就能看到,这几年我们推负面清单准入,确实对我们开放的形象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但是,其他的制度改革比较落后,有可能外资来了,准入不准营的情况也可能存在,或者来了之后觉得办事很难、效果很低,也会面临很多经营困难。所以,我们通过这种国际对标比较,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更扎实地推动我们的改革,用制度性的改革来给服务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所以,我觉得这一条是最为重要的,也符合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来的,要推进制度性开放。

  现在全球的服务贸易创新非常的快,服务贸易包括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竞争的最主要的领域。所以,现在全球的治理、经贸规则的改变,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服务业或者服务贸易来进行的。包括在新兴领域,也包括在一些传统领域。我们推动制度性的开放,调整我们国内的体制机制规则,其实也为我们更好地参与全球的竞争、参与全球经贸规则的改革,也会创造很大的条件。

  主持人:在新兴的业态、新商业模式冲击下,传统服务业怎么跟上,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知道王老师怎么看,让传统的服务业跟上创新的步伐?

  王微:这确实是,应该说现在也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也看到,传统服务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比较散小,像零售业、批发、物流、餐饮,都是散小,小企业很多,小微企业很多。他们自身发展的能力,跟上技术创新步伐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但是现在我们也看到,在创新的过程中,特别是信息化和数字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式,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或者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的步伐比如说像外卖,为很多餐饮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一个新的展示窗口,首先是扩大了市场规模。这背后又带动了中小企业很多方面的变化,这可能是老百姓体会不到的。比如过去很多小的私人餐馆,根本就没有记帐,没有电脑记帐,老板都不知道自己最后这一天卖了多少钱,或者哪个菜卖得更好,哪个菜少一点。通过帮卖平台,就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财务系统,又可以根据售卖的情况帮助它进行货品的采购,也借助这个平台给它提供采购的渠道。这种互联网的平台在帮助中小企业赋能方面就创造了条件。我们现在看到互联网+、数字转型,从流通领域、从零售环节开始,逐渐沿着零售、批发,再到制造,再到更上游的原材料采购。沿着这样的通道,在整个产业链上都在推动转型,推动互联网+,推动数字化的转型,这是一条通路。

  再有,从城市向农村也在加快推广。还有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连接,让我们很多中小企业,现在可以坐在家里卖全国、卖全球。互联网,信息化、数字化,再加上现在的智能化,可能为很多中小企业、传统产业转型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形式。

  主持人:珊珊觉得怎么能够让这些小、散的服务企业变得小而美,不再是因为它规模小就被淘汰,他也可以创造就业。

  罗珊珊:政府也需要加大未来数字技术的宣传。很多传统服务行业可能还没有这样的意识,或者说他有这样的意识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办。我觉得是政府和这些大型的、发展比较好的互联网平台可以共同做一件事情,就是加大这样宣传,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政策上的倾斜,而且我觉得也是要给他们很多的培训。第一要改变他们的思维,第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教给他们怎么样用这些数字化的技术,去提质升级自己产能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知道今年国家已经启动了对于中小企业转型赋予数字化帮扶的行动,有很多国家的部委、机构以及头部企业都参与进来。尽管上半年有疫情的冲击,但是中国的服务业,我们的第一引擎,能够持续不断地释放汩汩的动能,继续带动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非常感谢两位嘉宾做客本期节目,我们本期节目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责编:张桂贵、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