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大湾风:大湾区里庆丰收,丰收果实沉甸甸

2020年09月25日14:19 | 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小字号

  9月22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正值秋分。在粤港澳大湾区里,“庆丰收·迎小康”活动如火如荼。

丰收节活动现场,斗门醒狮表演。.jpg

  丰收节活动现场,斗门醒狮表演。

  9月23日上午,广东省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暨大湾区电商节开幕。活动中最引人关注的,是袁隆平院士专门为庆祝活动送上祝福。他说:“仓廪实则天下安,农业丰则基础强。值此2020‘中国农民丰收节’,我向广东农民们致以节日的问候!衷心祝愿广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当天启动的大湾区电商节,直播间同时上线推介“粤字号”优质农产品,让人民在丰收的喜悦里一饱口福。活动中还有一场重头戏,就是“2020年广东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评选揭晓。在这些获奖者中,有带动同乡村民致富的种植能手,也有掌握先进技术的水产养殖大户,还有投身现代农业的“新农人”。

丰收节活动现场,农产品展示区展示的各种飘香瓜果。.jpg

  丰收节活动现场,农产品展示区展示的各种飘香瓜果。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广东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克服重重困难,在特色农产品的营销中,打出了大品牌,打出了大市场。今年是荔枝丰收大年,广东荔枝产值超过180亿元,百万荔农钱进腰包、喜上眉梢。

  凝聚乡情、品味美食,褒奖“乡村工匠”

  除了广东省的大活动,大湾区各城市的庆祝活动也是热闹非凡。9月22日,随着两组舞狮辗转腾挪跃上舞台,“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乡村美食节”,在珠海市金湾区三板村拉开帷幕,产品展销、非遗表演、美食品尝、工匠表彰……礼赞丰收,线上线下形式多样,令人目不暇给。

  本次丰收节活动,由中共珠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办,金湾区人民政府承办。启动仪式上,珠海市金湾区被授予“中国黄立鱼之乡”称号。活动现场,12位乡村技能型人才获得“珠海乡村工匠”称号。

丰收节活动现场,水上婚嫁、咸水歌展演。 (2).jpg

  丰收节活动现场,水上婚嫁、咸水歌展演。

  这是一场聚拢乡亲、凝聚乡情、品味美食的嘉年华;这是一个褒奖“乡村工匠”、展演优秀民俗文化的大舞台;这也是一次展示珠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展,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显得更加意义非凡。

  直播带货、乡村摄影大赛、农产品展示展销、农业知识科普展、非遗文化展演、乡村美食品鉴等系列活动,全面展示珠海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丰硕成果。

  “来到珠海,闻到了阡陌之上的稻香飘飘,见证了鱼塘之上的渔获激荡,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样板村展示,充分感受到了珠海独特的乡村文化,更期待珠海的乡村振兴经验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党组书记贾广东在致辞中表示。

  特殊的丰收盛会,特别的祈福仪式,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日10时许,一艘象征着丰收的渔船“划”到了现场。随着活蹦乱跳的黄立鱼“游”入渔船,大家一起为丰收祈福,共同盼望岁岁丰收、家家富饶。

  水产养殖,一直是珠海金湾区农业的特色,也是重点发展的产业。金湾区是“中国黄立鱼之乡”,黄立鱼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因生活在咸淡水交界处,其肉质兼具河、海之鲜,是餐桌上的上等鱼。

金湾黄立鱼。 (3).jpg

  金湾黄立鱼。

  近年来,在金湾区委、区政府的扶持下,黄立鱼养殖产业高速发展,养殖面积从2013年的1716亩,提高到2019年的1万亩,产值达到6亿多元。金湾区拥有一批黄立鱼产业综合型企业,集苗种标粗、养殖生产、产品流通等于一体,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黄立鱼产业链条。

  同时,多场文艺演出和非遗项目精彩上演:珠海演艺集团出演的舞蹈《晨光曲》,楚楚动人;国家级非遗项目“斗门水上婚嫁”集体婚礼,国家级非遗项目三灶鹤舞,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乡村民俗文化魅力。

  58岁的郭英桃一大早就来到三板村,从小在附近村长大的她约好儿时的“四姐妹”,一起回来参加丰收节。

  不少村民当起“向导”,开心、自豪地引领游客参观。看得有味,吃得也过瘾:食过返寻味的横山鸭扎包、一脉相承的定家湾茶果、新鲜出炉的斗门大赤坎叉烧烧排骨、斗门重壳蟹……这些闻名遐迩的珠海乡村特色美食免费品尝,受到追捧。

  乡村振兴,就是要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通过具体政策激发产业潜力,实现产业振兴,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是乡村振兴的终极目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效,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质量。

航拍金湾三板水乡。.jpg

  航拍金湾三板水乡。

  党的十九大以来,珠海市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谋划和定位,以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珠海样板”为目标,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2018年度、2019年度广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珠海市综合评价均为“优秀”。

  多年来,珠海市从政策支撑、平台打造、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形成合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珠海市已出台扶持乡村产业发展“乡十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1家,落实400亩乡村产业建设用地指标,完成百年香洲渔港搬迁至洪湾,随着洪湾中心渔港(国家级中心渔港)的运营,洪湾渔港经济区初具雏形。秋风送爽,产业正强。

  目前,珠海市正以“白蕉海鲈”现代农业产业园、台创园、斗门白蕉水产品物流加工园、“菜篮子”珠海配送分中心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龙头,实施农业园区带动战略,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产业,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三板水乡 (2).jpg

  三板水乡

  “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珠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越来越美。珠海市选取22个样板村,投入5亿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和标杆。截至目前,全市自然村内的“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已基本完成,实现农村保洁覆盖面、生活垃圾收运率、无害化处理率及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四个100%”,86.8%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乡村面貌全面提升。

  2019年3月,作为珠海市乡村振兴战略主阵地的斗门区,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其“厕所革命”经验获评为全国九大典型范例之一。

  来源:珠海传媒集团 作者:张帆 赵岩 甘丰恺 摄影:张洲

(责编:张桂贵、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