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高水平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系列访谈

迟福林:以高水平开放为全球化注入正能量

2020年11月23日09:26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1月23日电 (曲源)“只有国内大循环畅通,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大分工,畅通国际贸易。”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记者专访时表示,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中国市场也是世界市场

强国论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水平开放有哪些特点?

迟福林:进入发展新阶段,中国高水平开放有着鲜明的特征: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要求,以推动自由贸易进程为战略目标,以服务贸易发展为重大任务,以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为重要突破,以制度型开放为突出特点,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重要保障。

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使经济全球化逆潮涌动,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社会正在经历多边和单边、开放和封闭、合作和对抗的重大考验。在这个特定背景下,中国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新型开放大国,中国的市场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坚持推进以内需为导向的高水平开放,不仅能够有效释放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而且有利于全球共享中国市场;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将对疫情冲击下的世界经济复苏产生重要影响;不仅有利于中国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而且有利于全球分享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红利。

以扩大内需为导向推动高水平开放

强国论坛: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和重点是什么?

迟福林:14亿人的巨大内需潜力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基础。未来5-10年,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处于关键时期并蕴藏着巨大的内需发展空间。从消费结构看,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5.9%,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52%左右,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从产业结构看,2019年中国服务业占比约为53.9%,估计到2025年有可能接近60%。“十四五”时期中国广阔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继续支撑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把扩大内需作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基本导向。进入新发展阶段,扩大内需在引领高水平开放中的基本导向作用全面凸显。一方面,14亿人口的内需大市场成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独特优势和基本条件。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内需潜力的释放,需要以更高水平开放融入国际经济循环。

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潜力的释放,将为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空间,也将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初步测算,百万亿元级别的新增内需规模,将为未来5-15年中国实现4%-5%的经济增长打下重要基础。未来5-1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望保持在25%-30%左右。

以制度型开放与制度性变革全面激发市场活力

强国论坛:中国消费规模正在不断的增长,那么如何进一步扩大消费水平,释放更大的消费潜力?

迟福林:释放14亿人消费潜力的重点是服务型消费,关键是扩大服务业市场开放和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十四五”期间要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服务贸易开放进程,争取到2025年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由目前的14.6%提高至20%以上;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要实现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比重的明显提升。

未来五年,需要在服务业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和制度性变革上实现重大突破。一方面,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更大程度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要实质性推动服务业领域市场对内对外开放进程,尽快打破服务业领域的各类市场垄断。

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核心在于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例如,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加快改革人才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释放巨大的创新潜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竞争中性、市场透明、知识产权、环保标准等方面加大制度安排,切实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以强大国内市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

强国论坛:中国如何来应对逆全球化的冲击?

迟福林:中国强大的国内市场将成为推动全球自由贸易进程的重要力量。以中日医疗合作为例,中国不断扩大的医疗健康市场,为深化中日医疗健康产业合作、释放中日经济贸易合作潜力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圳经济特区、自由贸易港、自由贸易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是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试验田”。要赋予其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率先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

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坚持高水平开放,主动推进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进程。坚定不移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变革,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责编:曲源、曾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