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人民e财经》:养老金,建好第三支柱

2021年01月18日08:00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嘉宾:董克用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嘉宾:屈信明 人民日报记者
  主持人:李心萍 人民日报记者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由人民网强国论坛部、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全媒体工作室、全国党媒公共平台共同打造的新媒体栏目——《人民e财经》。今天我们的话题是:“养老金,建好第三支柱”。我是今天节目的主持人,人民日报记者李心萍。今天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董克用教授和人民日报记者屈信明老师共议这个话题。

  很多人就会关心,养老保险的第三支柱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跟两位嘉宾一起聊聊这个话题。董教授,既然商业养老保险是第三支柱,那么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分别是什么呢?

  董克用: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养老金的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

  首先说,养老金需要多支柱这件事情,实际上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识。世界上最早的养老金制度,并不是国家建立的养老金制度,而是企业建立的养老金制度。但是,很多企业经营不善倒闭了,需要养老金的员工怎么办呢?于是各个国家慢慢地就开始探索建立国家的养老金制度,这个就叫第一支柱,也可以说叫公共养老金。

  主持人:在我们国家,城镇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这个大家平时说的养老保险,就是第一支柱的公共的养老保险。

  董克用:对,就是我们说的公共养老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加了“基本”两个字。什么叫基本?就是第一支柱,是国家建立的保底养老金制度。

  第二支柱,国际上叫职业养老金。就是在有了第一支柱公共养老金之后,如果企业觉得还不够,就要建立以雇主主导的职业养老金,员工自愿参加。员工如果参加了,就能享受税收优惠,企业也可以给你配套服务,这就叫雇主主导的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

  主持人:第二支柱,咱们国家分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企业年金是针对企业职工,职业年金是针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董克用:对,企业年金原来叫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后来我们改成了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是2014年我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改革配套建立了职业年金。

  第二支柱作用是什么?一个是可以帮助员工多拿到一点退休金,第一支柱一部分,加上第二支柱一部分。第二支柱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吸引高素质员工留在企业。也就是说,你是A企业,我是B企业,我们实力相仿,你没有企业年金,我有企业年金,咱俩都招一个工程师,那他肯定来我这里。所以,第二支柱有两重目的:一是增加养老金保障,二是激励员工。

  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社会上那么多灵活就业的劳动者,他没有雇主建立不了第二支柱怎么办?很多国家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建立个人主导的养老金第三支柱。

  所以,养老金的一二三支柱,主导方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主持人:董老师刚刚把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解释得非常清楚了。我们把眼光聚焦国内,国内目前这三大支柱各自的发展水平是什么样的?大家最了解、最关心的肯定是第一支柱公共养老保险的情况。

  董克用:我们国家第一支柱的公共养老金,它覆盖了9.87亿人,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险体系。

  主持人:从人数来看,占全球参保人数的三分之一,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制度的全覆盖,也就是全民参保。

  董克用:我国养老金参保人数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并且这一养老金制度已经积累了一大笔钱,积累了六万多亿元。这么大的一笔钱,这么大的覆盖面,从全世界来看都是不得了的。

  我们的养老金制度不但覆盖面非常大,而且我们的养老金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养老金已经16年连续上涨,这都是第一支柱非常好的成就。

  主持人:我们现在养老金的结余大概是6万多亿元,请屈老师给我们解释一下,这6万多亿的钱到底是怎么来的?

  屈信明:第一支柱资金的来源,主要就是企业和个人缴的社保费。个人大概就是工资收入的8%左右,企业缴纳一般是19%左右,可能各地之间有一定差异。除此之外,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一些补贴,此外国有企业上市划转一定比例的股份资金,也充实到基本养老保险当中。这是第一支柱的主要资金来源。

  刚才董老师提到养老金16连涨,确实说明我们国家的第一支柱,在保基本民生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支柱就是在保基本民生的基础上,如果个人还有一些养老的需求,就可以为自己补充一些养老保险,提升未来养老生活的质量。

  主持人:刚刚屈老师把6万亿元的钱算清楚了。去年遇到了疫情,我们在社保领域有一个特别大的政策,叫做社保减免政策。2020年全年,大概在企业社保费方面减免1.5万亿元。社保收入减少了1.5万亿元,还够不够支付现在的这些退休人员养老金?请董老师给我们分析一下,短期收支压力大不大?

  董克用:我个人认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公共养老金,短期支付压力都不大,请大家放心。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三点理由。

  第一点,我们的确有家底。即便说我们减负减免了很多,但是别忘了,我们前面确实是有6万亿元的家底。家底里还有一个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这是一个储备型的基金。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的呢?2000年开始建的。储备型的社会保障基金,现在也已经储备有2万亿元了。

  第二点,各级财政一直在补贴我们的公共养老金,据我所知,中央财政补贴已经达到了5200多亿元,还有地方财政也在补贴。现在中央提出来,要划拨国有资产来充实养老金,这一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点,我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去年年底基本实现了省级统筹。在目前还没有实现全国统筹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建立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现在中央调剂基金整个规模已经达到7400亿元,跨省的交流已经达到了1700多亿元。所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当然,下一步我们还要实现全国统筹。

  主持人:把结构性矛盾化解掉。

  董克用:所以,请大家放心,基本养老保险短期看没什么问题。

  主持人:但是长期看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加速到来,从长期看,咱们养老金的长期的情况,压力是不是还是比较大的?

  董克用:这种现收现付型的养老金制度,最害怕人口结构变化。一方面老龄化是好事,谁都想活一百岁,都想让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亲长寿。但另一方面,真到了这时候,养老金制度就有压力了。所以中央也提出来了,要渐进式的延迟退休。

  基本养老保险,我们有个数字概念叫替代率。什么叫替代率呢?我们用一个社会平均工资替代率的概念举例:全社会退休人员的平均退休金,比上在职职工的平均工资。我们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大致是45%左右。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研究,退休生活和在职生活基本保持同一水平的话,替代率应该在60%左右。我们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发展,就是要通过制度改革,要把这个差距补齐。

  主持人:刚刚董老师介绍,咱们基本养老的替代率大概在45%左右,要让老年人生活得有品质,怎么也要到60%以上。怎么办呢?我们的第二支柱、第三支柱得发展起来。我们再来看看,企业主导的年金制度这几年发展得怎么样,大概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收益水平?

  董克用:我们第二支柱发展,目前还面临很大的挑战,但是也有很大的空间。还是要做很多的事情,来鼓励企业发展第二支柱。

  主持人:得为企业减成本,它才有动力做年金。

  董克用:也有学者提出来,就是企业缴纳费率从19%降到16%的时候,可不可以鼓励一部分企业拿出一个百分点来建立企业年金,同时让员工也能够交一个百分点,这样慢慢起步就能够做到了。

  但我们有大量的灵活就业人员,第二支柱是没有办法覆盖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提出来要加快发展第三支柱,背景就是这样。要加快发展第三支柱,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财富储备,不能说等到50岁想起养老了再储备,那就来不及了。

  主持人:请两位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三支柱有哪些形式的产品?我们年轻人怎么为自己未来养老做准备?

  董克用:我们国家是从2018年5月1号开始,开展第三支柱个人税收递延养老保险试点,是保险业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税收优惠鼓励个人参加,这是世界通行的办法。

  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实际上减轻了社会的负担。年轻的时候少喝一杯咖啡,化妆品少用一点,少买一个包包,年轻的时候多存一点钱,这个钱是长期不动的,到退休的时候才能拿。如果20岁买商业养老保险,放在那里40年就会产生复利。复利通俗地说就是利滚利,保险有一个算法,40年放在里面的钱,收益的80%都是复利。

  主持人:请屈老师介绍一下,第三支柱产品还有什么样的?

  屈信明:现在的产品,我们推荐的就是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这应该是保费税前列支,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你投保。目前第三支柱的这些产品还是处于长期起步的阶段,刚才董老师也提到了,从前两年开始试点。现在规模可能并不是很大,现在参保的人大概不到10万人,保费的规模也仅是几个亿,所以要加快发展养老第三支柱。

  主持人:董老师您刚才说到十年磨一剑,为什么第三支柱发展一直处在起步阶段,困难在哪里呢?

  董克用:第三支柱发展有几点需要改进。第三支柱不能仅仅是保险产品,还要把范围拓宽一点,要创造出适合养老的金融产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都来提供产品,为老百姓提供各种各样的选择。

  主持人:丰富的产品,不要只局限于保险,基金、理财各方面都可以进来。

  董克用:保险是开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保险还是比较稳的。大家还要注意一点,这些产品不是短期产品,而是长期产品。金融机构推出来不同种类的产品组合,适合于不同年龄段的人,再加上我们一些政策的支持,方便广大群众购买,有了这样一个好的机制,我觉得第三支柱就能发展起来。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像我们这种年轻人,离退休还有很远,三十多年甚至四十多年,我怎么能放心把钱放到它那里?万一这家企业倒闭了怎么办?对于长期的投资保值增值,我们怎么来保障呢?

  董克用:非常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就需要制度设计。第三支柱是国家鼓励的,它是我们养老金体系中的一部分,所以国家在制度上就要有保障。也就是说,养老产品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相关企业要有一定的资质,要有一环套一环的保证机制,使老百姓能够安心地把自己的钱放进去。这个产品没有了不要紧,企业不存在了都不要紧,要有托管保障安全。

  主持人:预期非常重要。

  董克用:对,必须在制度上设计好了,老百姓才能安心。

  主持人:请屈老师介绍一下,我们已经出台的政策有哪些,如何规范养老金融的发展?

  屈信明:养老金融是我国第三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银保监会要求积极稳妥、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目前,银保监会正在研究明确养老金融产品的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各类带有“养老”字样的短期金融产品,坚决予以清理。也就是说,有一些产品是打着“养老”的旗号,但期限很短,与养老需求和生命周期并不相符。

  主持人:并不是真正的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

  屈信明:对。这是不合适的,所以要清理这部分产品。同时,加快推出具备养老功能的养老金融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

  主持人:有一个数据和大家分享一下。从2007年到现在,年金、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7%,比很多人自己去理财的收益要高。所以,其实个人是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交给专业的机构帮我们打理。

  董克用:我再补充一个数据。您刚才说的是企业年金年化收益率7%。再看看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的社保基金,全国社保基金它的年化收益率是8%,也是就说十年翻一番,现在它的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是投资所得。所以,我觉得这种长期积累还是很重要的。

  主持人:屈老师给我们提几个建议吧。

  屈信明:其实去购买养老产品,也是为自己的未来存钱。养老金是一个长期的资金,对资本市场也是利好。大家知道,资本市场最怕那种投机赚快钱的。这种长期资金和资本市场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反过来,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反哺养老资金,让养老资金的收益率更高。

  董克用:屈老师说得对。我们希望将来养老金既服务于老百姓,也服务于宏观经济发展。因为我们要创新,我们要有更多资金能够投到创新领域。

  主持人:要大力发展第三支柱,让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得更好,需要哪些政策支持呢?

  屈信明:前不久银保监会开了发布会,提到要从几个方面来加快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专业经营的市场主体,就是支持设立养老保险公司、养老金的管理公司等专业机构,扩大养老金融的供给。

  二是扩大商业养老保险领域的对外开放,国外保险公司的发展时间要比我们长几百年,比如精算、产品设计能力等方面,都有他们的长处。我们扩大开放,一方面是扩大养老金融产品的供给,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借鉴他们更好的经验。

  三是加大养老产品的创新,尤其是创新发展具备长期直至终生领取功能的养老年金保险,特别是能够与其他养老金融产品所积累的养老资金有效对接的年金产品。推出一些可以终生领取的产品,对我们养老会更有保障。

  董克用:我补充一下,刚才屈老师说的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不仅要看养老资金的积累端,实际上领取端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后即便退休年龄延迟了,后面的人生还有20年甚至更长,这笔钱怎么领,这也是一大课题。保险业在领取端就有非常大的优势,设计出来的产品可以一直领取,活120岁也可以领,这是不可替代的。

  主持人:请两位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现在要提前做养老储备,买产品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对30岁的人有什么样的建议,对50岁的人有什么样的建议?

  董克用:对于不同年龄的人来讲,最重要的是根据你的年龄段来选择产品。年轻的一代,应该选择风险高一点、收益高一点的产品。年龄到了50岁,就要降低你的风险,注重稳健。市场提供的养老产品,也要有非常清晰的特点,能够让大家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产品。

  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养老产品买得越早,复利的作用越大。你说我现在不着急,45岁再说。45岁你确实有点钱可以投了,但是增值的空间已经变小了。所以,养老投资不怕少但要先起步,起步之后慢慢就会有好的积累。

  屈信明:董老师说得非常好,年轻人要及早的对自己未来生活有一个规划,要有一个合理的资产配置,为自己的养老早做安排,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今天谢谢两位老师,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下一期再见。

  专题链接:《人民e财经》

(责编:张桂贵、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