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人民e财经》:“十四五”,许我们一个更美的中国

2021年03月08日10:00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嘉宾:凌江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一级巡视员
                 徐华清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连线嘉宾:武钢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主持人:孙秀艳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由人民网强国论坛部、人民日报麻辣财经工作室、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联合打造的新媒体访谈栏目——《人民e财经》。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十四五”,许我们一个更美的中国。

  大家知道,去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过去这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其实不用看数据,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切身感受到环境质量的变化。凌司长您作为长期从事环境管理的专业人士,对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感受?

  凌江:“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都完成得比较好,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度下降,环境质量明显好转,老百姓身边的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明显增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亮色,成绩是比较大的。

  但是,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待这样的变化。与过去比,我们的环境质量改善是比较明显的;如果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不一样,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的,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

  主持人:过去五年,节能降耗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展。徐主任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节能减碳方面“十三五”时期取得了哪些进步?

  徐华清:“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节能降碳工作高度重视,从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方面,采取多种手段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各项政策和行动,进展和成效也是相当明显的。举个数据,我们原来能源消费总量的目标控制在50亿吨标煤以内,实际消费49.8亿吨。

  节能降耗、提高能源效率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初步核算累计下降18.8%,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

  主持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期待。中央在2035年远景目标的描绘中,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是“广泛形成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其实这个目标还是蛮高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国是不是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凌江:现在污染防治攻坚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的。从现在的环境形势来看,传统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仍然突出。

  新的环境问题不断出现,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仍然存在。全球环境安全受到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是全球面临的紧迫任务。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继续深入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所谓深入,就是在发展方式转变上要有新突破,在减污降碳上要有新举措,在污染防治攻坚上要有新作为。总体上讲,生态环境保护就是要让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安全。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生态环境获得感。要以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通过这些努力,持续改善环境,为美丽中国建设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主持人:去年,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目标?

  徐华清:提出这样一个目标,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从全球角度来看,全球的碳排放格局变换之快前所未有,全球绿色、低碳、转型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以前我们都想象不到煤电会慢慢退出来,传统的燃油车会淘汰。

  主持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要做好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减污降碳怎么协同?

  凌江:污染排放和碳排放是有关联的,和能源的使用密切相关。如果全社会的能源总量能够控制住,那么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也就能控制住;如果碳排放量能降低,那么污染物排放量也就能降低,本身就是协同的。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所以,我们现在考虑:一是在顶层设计上要协同好。环境保护规划要和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运输以及城乡建设的规划,进行衔接。二是在政策方面要协同好。环境保护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着力点都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三是落实工作方面协同好。环保工作以前更多关注的是污染物排放,将来必须对碳排放给予同样的关注。法规、标准的制定实施,包括监测评估、监督执法,这些领域都必须把减污降碳作为同样重要的内容。

  主持人:徐主任怎么看这个协同?

  徐华清:生态环境部对减污降碳协同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体制机制方面相关的举措。

  我个人觉得,有几个方面要更加重视:一是从目标角度来看,从原来关注空气质量达标,转向碳排放的达峰,把碳达峰作为更为重要的事项;二是从路径来看,从原来注重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控制,尤其是结构的调整;三是从具体的举措来看,从关注能源清洁发展转向能源的低碳发展,因为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

  主持人:工业企业对减污降碳的协同有自己的感受,请武钢委员谈谈看法。

  武钢:我认为打造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可以对减污降碳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我建议:第一,推动风电产业链联合创新和集成创新。通过供应商和我们整机厂联合起来,整体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第二,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来提高风电发电能力,降低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第三,通过跨界、跨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选用,来降低能耗。

  主持人:大家对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制定非常关注,目前的工作进展情况如何?

  凌江:我们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这项工作,已经有了一些初步设想。一是要在经济结构上有一些考虑,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另外,在技术进步、重点问题的攻坚等方面也有一些考虑,对地方的工作也有一些要求。因为通过各个行业、各个地方的达峰,才能实现国家的达峰。

  徐华清: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都在参与这项工作。我们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希望像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率先达峰,在达峰的基础上实现稳中有降。同时,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及行业的达峰,希望也要提出一个比较清晰的路径图。

  主持人:北京、上海这样的发达地区为什么可以率先达峰?

  徐华清:第一,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定阶段,具备了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基础和条件。第二,它们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平稳,而且正在追求高质量发展,所以具备了达峰的基本要求。第三,它们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方面,有很好的条件和能力,可以做得更好。

  武钢:许多省份在“十四五”规划中都非常看好风电,而且规划了大量的风电项目。我们建议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优先在新能源基地周边直接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群,利用绿色电力减碳赢得发展空间,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

  凌江:既然是2030年前要达峰,我们还是希望尽量把任务往前排,“十四五”时期多承担一些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考虑不仅要对碳排放的强度进行控制,而且也应该对总量进行控制,我们会把重点的任务安排在这个时期。

  主持人:有一种观点说,大国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竞争,其实是技术上的竞争。这个观点对不对?

  徐华清:我觉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从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角度来看,碳达峰要从传统的依赖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个过程,也是深度脱碳的过程,要更多依赖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尤其是涉及终端利用相关的电气化、低碳化的技术,包括一些重大的替代技术,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和“负排放”技术。绿色低碳领域的技术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主持人:工业部门要率先达峰,怎样落实好行动方案是关键。

  凌江:是的。碳达峰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各行各业、需要每一个人努力,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上做出根本转变。希望通过努力,我们顺利实现碳达峰的目标。

  武钢:未来,工业企业可以改变能源的供给方式,通过完善数据监控与披露、加强碳排控能力、提升碳资产管理水平等三个方面,加速推进企业的低碳转型,为实现“3060”碳目标做好准备。

  徐华清:期待绿色低碳成为重要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期待我们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尽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责编:张桂贵、曾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