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1月21日电(记者 梁淋淋)“孃”,本意“年轻姑娘”。93岁的高玉清是在刘家生活58年的保姆,5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从小就叫她“高孃”,这一叫就是58年,赡养老年的她时则尊称她为“妈妈”。
探访高孃是在周日上午。高孃醒得比以往晚:9点,55岁的刘健鸣服侍她穿衣、下床、洗漱;10时,为她套上绿长围裙,搀扶到餐桌用早餐。早餐和往常一样,一海碗牛奶,鸡蛋,爱吃的泡菜。中风半身瘫痪的高孃用的是左手,精神很好,能冲我们笑。
这天,82岁的许曼云从干休所回到三女儿刘健鸣家。高孃像几十年前一样问:“下班啦?”58年前,许曼云聘请了高孃。
为不打扰高孃用餐,我们退到客厅。
“请坐请坐”,许曼云招呼,“但这个不能坐,这是她的宝座。”“宝座”是正对屋中电视的软椅,不高不低,正好可让高孃在轮椅上换位,“宝座”上搁了软垫。
许曼云坐在“宝座”旁的椅上,满头白发的她谈起往事依然记忆清晰。
1954年,怀上老大的许曼云从邻居家请来比她大11岁的高孃,对高孃第一印象是懂事,讲礼貌。“我们没请过保姆,现在是新社会,我请你来帮忙,我们是同志。”许曼云对高孃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