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地因商业开发等锐减 致东方白鹳难以栖身--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我国湿地因商业开发等锐减 致东方白鹳难以栖身

2012年12月10日07:3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我国湿地因商业开发等锐减 致东方白鹳难以栖身

  2012年12月9日,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一群东方白鹳正在栖息。上月,保护区出现超过500只东方白鹳,鸟类学家分析,这种反常聚集,说明其他栖息地状况堪忧。 王建民 摄

我国湿地因商业开发等锐减 致东方白鹳难以栖身

  一个月前,天津北大港湿地保护区,至少20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遭投毒死亡,11月21日,唐山乐亭再现东方白鹳死亡事件。

  稀有动物遭遇荼毒,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1月22日起,新京报联合“让候鸟飞”公益项目发出倡议书,同时组织成立“保护候鸟媒体联盟”,呼吁中国境内候鸟迁徙廊道上的主流都市媒体,共同倡导全社会关注、保护候鸟。

  截至11月底,“保护候鸟媒体联盟”的数量已扩展到了55家,联盟多个媒体对当地候鸟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行报道。

  在中国,东方白鹳这种濒临灭绝的物种究竟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它们繁衍、栖息的环境,经历着怎样的变迁?近日,新京报记者分赴东北、环渤海、黄河三角洲、鄱阳湖等地,探访东方白鹳的繁殖地、迁徙中停地、越冬地。

  今日起,本报将连续推出东方白鹳大型调查报道,从北至南,全面展现东方白鹳在繁殖地、栖息地、越冬地的生存现状,以及它们遭遇的危机。

  上世纪70年代初,分布在朝鲜、韩国的东方白鹳繁殖种群已经灭绝,而我国东北地区的东方白鹳,光繁殖数量就超过1000只;但是到上世纪90年代,吉林地区已难见东方白鹳繁殖,黑龙江全省的繁殖数量亦不足50只。一份调查报告里显示的数据变化,足以呈现东方白鹳的濒危。

  繁殖迁徙之旅步步惊心

  新京报记者调查得知,在东方白鹳繁殖地的东北,集中于上世纪80年代的垦沼造田、乱砍滥伐,致使东方白鹤的栖息地遭到极大破坏,加之乱捕滥猎,东方白鹳数量锐减。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今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10年间,东方白鹳迁徙的“咽喉要道”——渤海湾沿线的关键区域的滨海湿地消失了59%,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湿地消失。

  湿地是东方白鹳繁殖、中停的必要环境。但随着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这是东方白鹳繁殖种群趋于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中停的重要“加油站”,在这里,自然保护区附近建起化工厂,围垦和养殖加剧了湿地的破坏。受迫于全国迁徙路线艰难的现实,一部分东方白鹳甚至丧失迁徙习性,留在了当地。

  在越冬地鄱阳湖,层层密布的天网、屡禁不止的盗猎,让长途奔袭至此的东方白鹳步步惊心……

  在这条候鸟的迁徙之路上,亦可见到很多努力。黑龙江、吉林等地的科研工作者已对东方白鹳进行人工招引,并初见成效;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决定建设瞭望塔;山东东营保护区内,由于保护得当,东方白鹳在当地繁殖数量上升;而在鄱阳湖,当地政府部门的打击行动一直未曾停止……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