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13日消息(记者庄胜春)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这两天,网购一族们纷纷晒出了自己悲催的网购年货遭遇,电商们几乎无一幸免的出现了快递延误的现象。其实,快递行业“高速成长中的烦恼”早已日益凸显,其中,快件的损毁和丢失尤其让人上火。很多人都有过快件丢失维权难、只能得到很少的赔付的经历,曾经也有人感受过类似“手机变砖头”这样极端的案例。
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同比增长超过50%,完成56.9亿件,但是如果按照行业平均3%的损毁率计算,快递企业每天需处理赔偿的邮件数量近47万件,天文数字!即使如此,但直至今日,有关快件损毁和丢失到底应该怎么赔的问题,仍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
赵先生:2月26号从西藏发到我这一个快件,3月1号快件到的时候我就要求开箱验货,开的时候发现包已经没了,就仅剩一个包的外包装袋,当时我就拒收了。
说话的人姓赵,来自吉林,今年年初,我们报道了他因为快递丢失上千元物品、连续十七天在微博上维权的过程。从快递公司表示“只能赔偿运费的三倍”、到赔偿“格式合同中运费的五倍”,一直到全额赔偿,赵先生的经历正是当下此类纠纷的一个真实写照。
今年3月1号,新《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其中对于相关赔偿作出规定:若企业与用户有约定,依照约定处理,对于没有约定、也没有保价的快件,按照《邮政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赔偿,即按照交付或应当交付时货物到达地的市场价格计算,由消费者负责举证。
但是,在交寄快递时消费者填写的快递详情单上,大多会有一份快递企业预先拟定格式合同,申明只承担快递费用三到五倍的赔偿责任。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曾明确表示,这一合同并不合规。
刘良一:我们规定是双方商定的开放性的选择,对于企业来讲不能只规定最高的限额,这样的话造成的损失对消费者赔偿上存在不公平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