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到校”并非广州独有,远到东北,近在珠海、深圳,都在执行,而广州也从2009年开始调研,对教育局来说,今年已经到了必须实施的大限。不过,家长们争议的焦点却是这一举措对不对,该不该。虽说薄弱学校学生有了上重点高中的机会,可好学校的中上等学生却可能因为名额减少,而上不了名校。有家长认为,教育不该牺牲任何一个学生的利益。把名额分到广州所有初中,其实,对于好学校的学生来说,降30分没有任何影响。这一新政到底能有多大范围的学生真正受益?
家长:强的学校的指标生他就根本不需要这个指标,他就能够考上他的理想学校,中等学校的指标生他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他的目标的,所以只有差的100多个学校的指标生才是需要这个指标的,这么一算起来,就是2000多个指标生。
新政有两个关键性数字,30%的指标,降30分,广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侯静敏说,他们反复斟酌,现在拿出的征求意见稿大概是第15稿。家长们却不买账,矛头直指政策公开得太晚。要推新政,是否要在今年搞?就像一场马拉松,冲刺阶段才告知学生要改变竞赛规则,合不合理,这是争论之二。
家长:你们思考了多久,很重要,但是我们什么时候知道也是很重要,我们什么时候应该知道呢,家长主体的缺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你调查的对象、讨论的对象,有谁更能够深刻的体会这个政策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家长,为什么他们会缺失在整个的讨论过程中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