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收网
经过层层转卖,最后这件青铜鼎以100万元的价格被一个浙江人收购。经鉴定,这件青铜鼎就是盗墓贼在随州古墓盗得的国家一级文物——“曾侯宝鼎”。
整整一年过去了,专案组民警先后二十余次赶赴北京、浙江、湖北、河南等地调查取证,经过近一年艰苦的工作,基本上摸清了以武汉人张建中、山东人刘小龙、随州人王勇为首的三个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犯罪团伙的情况,查清了20多名团伙成员的身份,提取了大量犯罪证据。他们长期在湖北随州、河南洛阳、山东枣庄等地盗掘古墓、倒卖国家珍贵文物。
2012年8月29日晚,随州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决定采取收网行动。8月30日,随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副支队长朱传银带领几名刑警奔赴河南洛阳,实施对张建中及其同伙的抓捕工作。
9月3日,朱传银等人和洛阳市公安局西工分局刑侦大队抽调的16名警力按照既定方案,早早地来到张建中租住房附近的伏击地点。上午8时许,跟朱传银预计的一样,张建中在租房内没有动,马守峰、刘小龙等几名犯罪嫌疑人陆续赶到其租房内。
抓捕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所有的民警都在等待朱传银一声令下,但是,朱传银却迟迟没有下达命令。原来,他发现张建中的司机还没露面。那个司机是张建中的心腹,一天24小时跟着他,专门为张建中开车、转款、送文物,对张建中的情况了如指掌,如果让他跑了,对本案来说是个不小的损失。朱传银和同事们分析,那个司机应该来却没有来,可能是有其他事情耽误了。因此他们决定再等等。
果然,9点30分,张建中的司机开着车出现在楼下,他还未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戴上了手铐。随即,民警们冲进张建中的房间,将张建中等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看到冲进来的警察,张建中瘫坐在椅子上,像泄了气的皮球。
张建中租住的房间简直就是一个文物仓库,60余平方米的房间内,到处放的是青铜器、陶器,办案民警共查获148件文物,其中有部分文物是从随州义地岗古墓中盗取的。张建中交代,多数文物是从“小胖子”手中购得的,也有一些是“小胖子”寄存在这里的,让他帮助寻找买家。
随后,随州警方在武汉公安机关配合下,在武昌南湖花园将张建中的妻子抓获,在其家中搜出大量文物。专案组在襄阳、随州的行动中,将王勇、张坚、王宗新、刘文勇等犯罪嫌疑人抓获。在河南许昌,警方将犯罪嫌疑人马守峰抓获,从其家中和店铺里搜出大量文物。
王勇交代,他在随州结识了来自襄阳的张坚、王宗新等人,几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张坚、王宗新等一直在策划盗墓活动。王强在自家菜园里发现古墓后,邀约张坚、王宗新等人来一起挖,盗得青铜鼎等文物,并通过马守峰倒卖。根据王勇的交代,民警再次奔赴浙江杭州,追回了被倒卖6次的青铜鼎。
抓获张建中,标志着一条潜伏多年的“文物大鳄”终于落网。张建中出生在河南省伊川县,那里的葛寨乡有个烟涧村,是中国著名的“青铜器之村”,近几年来因为出产高仿青铜器而闻名中国甚至世界。张建中下岗后,先是从烟涧村订购一些仿制的青铜器到古玩市场倒卖,渐渐开始从事真青铜器的倒卖。他天资聪慧,又好学,慢慢就成了圈子里远近闻名的“专家”,许多人找他鉴定文物,从而拥有了定价权。同时,张建中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有收藏文物的爱好者、倒卖文物的商人,当然也有盗墓团伙的成员。这使他逐渐成为文物犯罪活动的组织者。
为了将“生意”做大,张建中专门物色了一批眼线,相当于盗墓行当的“支锅”。这些“支锅”长期住在出土文物较多的河南洛阳、郑州、许昌,湖北随州等地,随时将各地的盗墓信息报告给他,由他决定对何种文物进行收购。同时,由他联系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大买家”,将收购的文物倒卖出去。几年下来,张建中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地下文物黑市大佬级人物,操控着河南、湖北等9省20个地市的地下文物交易,江湖人称“武汉张哥”。
2012年3月,张建中在襄阳以55万元的价格买下一件青铜鼎,后以75万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鼎出手,经过层层转卖,最后这件青铜鼎以100万元的价格被一个浙江人收购。经鉴定,这件青铜鼎就是盗墓贼在随州古墓盗得的国家一级文物——“曾侯宝鼎”。
2012年10月,国家文物局专门派出由前国家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朱凤瀚带队的文物专家工作组来到随州,对“8·28”专案涉案文物进行复核和鉴定。
198件涉案文物被放在特制的文物展示架上,占据了一整间展厅,让7名国家级文物专家惊叹不已。经专家组鉴定,其中共有国家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6件、三级文物104件。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8号文物——那是一只青铜鼎,敞口,浅腹,底近平,有两长方形附耳,三素面蹄足,口沿下饰一周夔龙纹,夔龙纹下一周凸弦纹,腹部素面,刻有“曾侯宝”字样的铭文。经鉴定,该青铜鼎时代属春秋早期,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此鼎的墓的主人为曾侯宝。
40年前,同样是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天下闻名。2011年,随州叶家山又发掘出了曾侯谏墓。曾侯宝是曾侯谏的后人,曾侯乙的先人,文献中对此有明确记载,但一直没有相关物证。这次发现刻有“曾侯宝”铭文的鼎,证实了曾侯宝的存在,填补了这个时期的研究空白。
(来源:北京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