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爷刚退休不久,在大石碑胡同自家搭建的房子里开起了冷饮店,喜欢养蛐蛐,7岁至今,一直生活在什刹海的胡同里,他说,如果不搭建出一些空间,家里的面积实在不够住。
陈大爷:我们要是不接出来,我们家有三间房,每间9平,一共27。我小时候,住着我父母、我姥姥和兄弟姐妹六个。
胡同里的北京人已经搬走了部分,现在住在大石碑胡同的,还有一些外地租房客,留下的已在胡同里住了五六十年,一个小院七八十来户,这是常态。
苏大妈:现在家里住的房子越来越小,就这么点小地,就推过去,从院子往里去,路只有轮椅那么宽。
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规划发展处处长王玉也说,什刹海的居民居住条件需要改善。
王玉:现在城市的应急能力,什刹海地区还是很脆弱的,市政保障能力,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环湖的燃气工程,我们的工程把它接进来了,整个环三个湖,我们把燃气接进来,但是我们这些燃气是不能入户的,我们的院子里面很乱。
官方回应:拆迁系误读 以自愿腾退方式进行改造
即便现实如此,什刹海的拆迁传言一出,还是争议不断。北京市西城区新闻办主任孙劲松强调,什刹海改造,投资上百亿、拆迁上百户这是误读。首先,负责项目的公司没有房地产开发的资质。
孙劲松:承担这个项目建设的具体单位叫天恒正宇投资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西城区政府专门为这个项目组建的,它不是一个开发商,也不具有地产商的资格。
孙劲松说,什刹海项目是文化保护区的保护项目,不是商业开发,更不存在拆迁现象。
孙劲松:大家理解拆迁就是整个推平了,进行大拆大建。在这个项目当中是不存在这种情况的,只是会在胡同的院落当中,主要是做一些基础设施的改造,资源的置换,涉及到居民主要实施的是按照自愿腾退的原则,适度的去疏解一部分人口。拆迁是不可能的。历史原因形成的各式各样的违章建筑是要拆的,然后恢复它原有的胡同的肌理和四合院的格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