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百年修女楼年久失修变宾馆 每人每晚5元【2】--24小时滚动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

郑州百年修女楼年久失修变宾馆 每人每晚5元【2】

2013年07月06日16:01    来源:大河网    手机看新闻

  历史

  修女楼见证了西医在郑州的发展

  现有的教堂偏安于原先教堂的一隅,名字也由原来的“郑州慕霖路天主堂”改为了“郑州市铭功路耶稣圣心堂”,教堂的老神父张魁进回忆,最多也就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大。

  除了修女楼,那座始建于1906年的慕霖路天主堂也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里。

  近年来,已93岁的张魁进的活动范围就局限在教堂院子里。这个虔诚的耶稣的追随者自13岁起,便从未远离这座教堂,他和教堂的命运交织在了一起。他回忆,原先的教堂是在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贾师谊的主持下建起来的,“地是贾神父买的,那时的地址是慕霖路4号,慕霖路是解放路的前身”。

  1911年,贾师谊开始在已经初具规模的教堂旁着手筹建医院。到次年年初,教堂两边临街的平房里,“天主堂医院”诞生,“那时候叫‘郑州市中心教区慕霖路天主堂医院’,只有两个医护人员,都是修女,用西方那一套给人治病,这在郑州应该是比较早的。”张魁进说。

  1912年,作为医院配套设施的修女楼建成,“专门供医院的护士住,因为护士是由教堂里的修女兼任的,所以那栋楼便被命名为修女楼。”张魁进说。

  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以慕霖路天主堂为中心,下面的各分教区也设立了医院分院。而与此同时,西方的一些新鲜事物也随医疗事业一起进入了当年的郑州。

  张魁进回忆,以前的教堂中还有一座跟修女楼一模一样的楼,叫神父楼,上世纪50年代扩建医院时把神父楼拆了,只剩下了修女楼。

  被用做医院办公地,直到2007年

  在张魁进神父的印象中,这几十年里,修女楼大多数时间是跟医院撇不开关系的,直至2007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搬迁。

  1924年,随着医院的发展壮大,郑州市中心教区慕霖路天主堂医院更名为“郑州天主堂公教医院”。抗日战争爆发后,因收留伤兵和难民,1938年,教堂的主要建筑被日军战机炸毁,只剩下修女楼和其他的一些小房子。

  张魁进回忆,虽然房子被炸了,但因为教堂建筑的墙体厚,只是没了屋顶,墙都还在,“当时一直想着重建教堂,但后来时局一直不稳,加上教会的资金也不够,所以一直也没有建起来。”

  “那些墙一直留到新中国成立后,后来建学校时那些墙都被拆了,砖也被用来盖学校了。”张魁进回忆,当初建的学校就是解放路小学的前身。在那之后,残留的修女楼便成为郑州天主堂公教医院的标志性建筑。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5年后,郑州市人民政府接管了郑州天主堂公教医院,并将其更名为“郑州市公教医院”。1965年,医院更名为“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文革”期间,医院搬至荥阳,直至1973年才搬回郑州。此时,原公教医院的房屋已被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占用。

  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入驻期间,修女楼因为“墙体最厚,最能隔绝辐射”,被用做放射科办公地,直到2007年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搬迁。

  至此,修女楼被用做放射科办公地已有30多年。随后,修女楼重归教堂所有。为维持教堂日常的运行开支,它被租出,经改造变成了现在的“亿民宾馆”。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