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
心有余,力不足
教堂的工作人员说,自2011年修女楼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单之后,相关部门除了在楼北边立了一块碑外,鲜有保护动作。
在郑州天主教堂民主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修德的记忆里,修女楼在被列入“郑州市优秀近现代建筑”名单之前,对这座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修女楼,他共进行过3次整修。
杨修德曾想过一次性解决修缮问题,他向相关部门争取资金,但得到的回复是“没钱”。“当时我出了个整修方案,需要30万元,希望政府方面能帮我们出一部分,但没成功。”
2012年,这座楼又被二七区列为区级文物加以保护,“以前是资金问题,现在是资质问题了。”杨修德说,现在他们自己的建筑自己都没资格整修了。
“在那之前,修女楼就被用做‘胶囊宾馆’了。”但杨修德担心,那房子不适合人长期居住,“做了几十年的放射科办公地,住的时间长了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但无奈的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无人看管的修女楼只得移作他用。
“我今年两会期间写了个关于修女楼保护的提案,”作为郑州市政协委员的杨修德说,“5月初给回复了,说是尽快制订方案。”
张魁进站在修女楼旁,双眼却没看这座已经破败的建筑,不知望向何方的他身影落寞——他说不知道该怎么对待这座比他年长了几岁的建筑。
(来源:大河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