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酒店空调白灰案尘埃落定
承办法官:刘晓夏,虎丘区法院民二庭审判员
案情简介:
2009年,被告上海某公司向原告新城花园酒店新楼装修提供空调风机盘管。2011年6月原告酒店投入使用,不久便发现从空调风机口有不同程度的白灰吹出。2012年双方达成会议纪要,厂方愿免费提供新的盘管。之后被告更换了100余台盘管,尚有200台左右未更换。后被告拒绝继续更换,原告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继续履行更换盘管的义务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0万元。
2013年12月5日 星期三 多云
这是一起质量异议诉讼,双方争议很大,从下午一点半一直持续到五点半的庭审令人精疲力尽。
经过四个小时的庭审,本案的脉络已经基本清楚。原告是一家五星级酒店,被告是酒店空调风机盘管的供应商。投入使用后不断有顾客反映房间有白灰的现象。原告和被告协商后,被告更换了100余台盘管,自行检测后觉得白灰不是盘管本身的原因,于是拒绝更换剩余200多台盘管。在我心里,最终只剩下四个问题:到底有没有白灰?盘管是否有质量问题?多少盘管需要更换?营业损失如何确定?要回答这四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手一挥,直接扔给鉴定机构去解决。可说难也难哪……我有些挠头。且不说鉴定做起来不容易,盘管都装在墙壁和天花板里头,要鉴定怎么也得把酒店拆个遍哪,这损失可不小。再说了被告也算是这个行业的领军企业,要是他不愿意履行,再找个合适的企业替代履行也很困难。
左想想,右想想,笨办法倒是有一个——亲自做实验。跟原告酒店沟通后,原告很爽快地答应了,指派酒店物业周经理与我对接。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晴
早上接到电话,酒店经理说实验结果出来了。开完庭,我带上书记员小朱匆匆赶了过去。
按照既定方案,前一天我和小朱在酒店挑选了有问题的一个标间、一个套间、一个会议室作为实验地,在地上铺上黑色塑料薄膜,把空调风速开到最大,然后关闭房门,贴上封条。
黑色塑料薄膜来做底板真是太合适了!打开房门后,果不其然,不用放大镜我也看得到那无数细小的白灰一点一点遍布在薄膜上。于是,拍照片,作笔录。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晴
上午安排了酒店盘管案的第二次庭审。有了我的实验结果,盘管的质量问题不再是问题。被告律师也蛮干脆,有问题就认了,马上转移攻击重点称原告未能明确证明受到影响的房间是哪些。
那好吧,大家一起数房间吧!
下午开完庭再奔过去,原被告律师都在等我呢。所幸大家都很体谅,知道我有庭审会晚到,自己就先开工了。每一个房间的盘管都要查看铝翅是否氧化,房型如何,使用哪种型号的盘管。一层数完再数一层,小朱举着个本本努力记录。个中滋味谁知道啊?我只觉得脖子仰得都快保持九十度不变形了。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晴
调解真是一场持久战。
原告律师总是在强调,作为一个五星级酒店,我要求不高,一是客房能正常使用,二是不影响经营,三是适当补偿。“适当”这个具有中庸之道大智慧的词真是难为了大家。被告律师说的也有道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定期清洗、加装特殊过滤网,提供长期的质保服务都可以,干嘛非得更换呢?成本不要太高哦。再说了,履行过程中会不会又出现其他纠葛呢?
“好好好!没问题,如果考虑以后大家会不会打架,可以将安装交给别的公司,你们估个价预先付费。”早晨我刚到单位,来不及坐下,直接给原告方拨打电话:“保质期要延长,可换可不换的盘管可以不换,定期提供滤网。”
“对方要取回换下的盘管,不要野蛮施工,要保持完整。安装和更换的费用肯定保证。预算还没给我,我再催催!”
……
世界很大,世界很小,法官和当事人,不过一条电话线的距离,沟通无限。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阴/雾霾
酒店盘管案又陷入僵局,原告总经理忽然态度坚决起来,非要被告支付赔偿金,否则不调解。我一面与原告律师推心置腹,再三解释一个硬邦邦的判决结果并不能比一个实在的调解方案更符合原告的诉讼目的,一面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再度开庭。
今天阴沉沉的,雾霾笼罩着大地。我的情绪也有点低落。眼看着开庭时间要到了,原告律师怎么还不见踪影?
“抱歉!来晚了!”原告律师匆匆而入,神色间透出一丝喜意,“今天早上我跟总经理最后沟通,一直谈到现在。”
“总经理仔细研究一晚上调解方案,答应放弃赔偿要求,同意此前我们的调解方案!”这位老律师爽朗地笑着,“今天大家不用开庭了,拟调解协议吧!”
“太好了!”法庭里顿时欢声雀跃起来。
显然,我还是高兴得太早了。一份长达五页的调解协议,字斟句酌,改了不下十遍方才定稿。签完字,我紧赶慢赶地做出调解书交到原被告律师手中,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尘埃落定的感慨。
离开的时候,原被告律师还有双方公司代表一一走过来与我握手,互道圣诞快乐。那认真的笑容里,有份沉甸甸的尊重。
(来源:新华网江苏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