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名貴木材市場裡人氣冷清 攝影/本報記者 汪震龍(1 ?1張)
原標題:紅木市場冷清的背后
2014年紅木遭遇消費“寒流” 出現量價齊跌趨勢
在經歷了2013年的大漲后,2014年紅木進入調整期,出現量價齊跌的趨勢。但對於走低的原因,一位紅木圈核心的莆田老板並不認可資金被A股牛市行情所吸引的說法,“什麼時候房子的銷量上去了,行情就能好起來。”
在2013年達到一個價格巔峰后,2014年起紅木市場又遇到了消費“寒流”,雖然價格依然堅挺,但生意卻冷清了不少。那麼,去年紅木的價格到底跌了多少?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紅木的過山車行情?靠紅木發了家的莆田幫老板們又有哪些新招?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期前往北京最大的木材批發市場進行了調查。
調查
去年冷清的時候10多天不開張
2014年最后一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前往地處東壩的北京名貴木材市場,這是北京也是華北面積最大的木材批發市場。
生意似乎和天氣一樣到了冰點。穿過經營紅木的區域,連片的大棚下面,標出紫檀與酸枝名稱的木材,分門別類地擺放著。由於五六級大風驟襲,寬敞的通道異常冷清,一兩百米長的通道,三五分鐘才閃過一兩個人影。公司的伙計們坐在門店一層靠窗的位置前,觀察可能的生意。
經營紅木的老板們以福建莆田人居多,生意火爆時滿天飛的小老板們已經開始貓冬。本想採訪一位80后老板,沒有約請卻來了六七位。喝茶聊天是他們的一種休閑方式,有些老板居然10點左右才起床活動。
一位老板告訴北青報記者,2013年生意真是好,忙的時候,拉貨的大貨車特別多﹔2014年就沒法兒比了,冷清的時候,也有10多天不開張的。據中國木業網資料顯示,2014年木材市場整體低迷:木材積壓嚴重、經銷商資金周轉緊張、貸款木商還貸乏力、市場頻演“高台跳水”等,高端紅木的表現尤為明顯。
經營國際木材的區域, 大約有來自海外的100余種木材的原木和板材。到了中午,北青報記者橫穿該區域時,生意略有回暖,開始有零零星星的顧客,運送木材的小叉車不時往來,還有裹著棉服的銷售員上前詢問北青報記者,需要什麼貨物。
追訪
2013年掙錢“翻番”
這是一群以70后和80后為主力的莆田幫商人。80后的范老板面目文靜,皮膚白皙,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是這個紅木圈的核心人物。這群紅木圈的老江湖,從業時間長的有10年,短的也有四五年了,大部分人穿越了行業牛熊周期。
這群莆田商人在外人面前相當低調,講到賺錢更是財不外露,當詢問他們在2013年所賺取的利潤時,大多數人笑笑,言語平淡,“就是翻番吧”,再無實質性內容。
有個順口溜是他們財富增值的寫照。福建仙游是全國最大的紅木加工生產地,仙游即位於莆田地區。在2013年,當地人流傳一句話:百萬剛起步,千萬不算富,億萬好幾戶。
據范老板的朋友介紹,2007年與2013年,都是近年罕見的大行情,不過兩次有明顯區別。從漲幅來看相差無幾,都是翻番行情,區別在於前者時間短,在高位不過兩個月就直線下滑﹔而后者持續了一年的上漲行情,相比之下,去年調整幅度也不算過大。
2013年大行情的起因有三個,一個是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收緊紅木等木材的出口,造成貨源供應緊張﹔還有就是進口原材料價格也在攀升﹔此外是收藏紅木家具已成為不少人除炒股、購房之外的另一種投資方式。三重因素相互作用,致使價格不斷飆升。
當年6月12日生效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影響最大,該消息自四五月份廣泛傳播時,市場便確定紅木價格將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權威人士指出,檀香紫檀(俗稱小葉紫檀)、交趾黃檀(俗稱老撾大紅酸枝)、盧氏黑黃檀(俗稱大葉紫檀)和微凹黃檀都是常見的紅木制品原料,而小葉紫檀與大紅酸枝都是紅木的主力品種,其原料本身少,限制交易后,供給將更趨緊張,所以價格呈現單邊走勢。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