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新聞

“2016美麗鄉村行·聚焦清新福建美麗鄉村”走進泉州惠安:

探訪大岞村:感受獨特的惠安女文化魅力

2016年12月13日10:10 | 來源:人民網-強國論壇
小字號
新一代80后惠安女曾梅霞。(人民網黃玉琦 攝)
新一代80后惠安女曾梅霞。(人民網黃玉琦 攝)

  人民網北京12月13日電 (記者 黃玉琦)近日,由福建省旅游局和中國旅游報社共同主辦的“2016美麗鄉村行· 聚焦清新福建美麗鄉村”媒體採風團走進“惠安女民俗村”——泉州惠安縣大岞村,感受惠安女文化魅力,體驗宜居宜游漁村風情。

  大岞村地處東海和南海交界處,位於崇武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是著名的“惠安女民俗村”,先后被評選為“福建最美的鄉村”、“泉州市十佳魅力鄉村”等稱號。大岞村有著濃郁古朴的漁村風格,這裡還是國家一級天然漁港的所在地,停靠著大陸和台灣兩岸的漁船,可同時容納1500多艘漁船。大岞村最引人入勝的是岞山八景,分別是龍喉吼煙、軍馬洞天、獅石晚照、漁翁撒網、孤嶼冬青、玉磐傳音、白鶴臨淵、滴水彈琴。

  這裡是聞名中外“惠女”集聚地和惠女文化發源地之一。來到這個寧靜的小村庄,除了尋獲平靜和安逸之外,還有那擋不住的惠安女風情。當地的惠安女無論年紀老少都穿著傳統的服飾,俗稱“封建頭、民主肚、節約衫、浪費褲”。她們的服飾有著自己獨特的美感,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專門前來拍攝惠安女的形象照片。

  惠安女作為一種民俗風情,由來已久,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遐邇。如今在大柞村,談到惠安女不能不提到一個人,她就是新一代80后惠安女曾梅霞。出於對惠女服飾文化的熱愛,她在2008年創辦了“惠女客棧”,將其打造成惠安女民俗創作基地,以民宿作為交流平台,讓來自海內外的八方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惠安女精神和傳統服飾文化。2012年,她又在本村海邊自籌創建“惠安女民俗風情園”,將惠安女的生活場景、勞動場景以及清朝至今的服飾變化搬到展館內,讓游客對惠安女民俗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多才多藝的她,熱衷於惠女文化傳承與弘揚,因而,被人稱之為“惠女文化的代言人。

  離惠安女民俗風情園不遠,是曾梅霞親自開辦的臨時小型惠安女博物館,裡面陳列著不同年代盛行、各具特色的惠女服飾,還有雕刻精美的古木大床,以及漁具、農具、石具等。可以讓來到大岞村的每一位游客可以對惠安女文化有一個快速而直觀的了解。

  今天的大岞村,不少惠安女依然保留著勤勞的生活習慣,每天早上四五時起床,然后去河邊洗衣服、趕市場、做早飯和家務。而后便會出外干活,有些人去做買賣,有些則出海捕魚,直到日落時分才回家做飯。為了更好的傳承惠安女文化,幫助更多的惠安女早日富裕起來,曾梅霞組織惠安婦女到風情園擔任攝影模特,展現惠安女下海、補網、繡花、扛石等勞動場景,供游客們和攝影師們體驗、拍攝和創作。為了讓每個來到這裡的攝影家們能拍出好作品,她既是模特,又是導演,場場都上演,她要求模特實打實的扛石頭,抬木筏,模特的每一個眼神和動作她都有嚴格的要求,力爭讓遠道而來的每一位客人拍攝得盡性又滿意。在“惠安女民俗風情園”裡曾梅霞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她介紹說,在風情園擔任惠安女攝影模特的人由最初的五六個發展到現在五十人左右,沒有拍攝任務,這些惠安女可以從事自己的工作,每個人的收入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談到未來的發展,曾梅霞告訴記者“惠安女讓我學會了很多甚至更多,已經成為我人生目標和自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最大的願望就是讓惠女文化和惠女精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如今,具有濃郁古朴的漁村風格的大岞村,正以秀麗的山海景觀和獨具風採的惠女風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地游客到這裡休閑旅游。 

(責編:黃玉琦、王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