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由于H7N9发病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差不多,患者和医生在早期都无法判定患者究竟感染的是否H7N9。因此,市民一旦发烧超过38.5℃,有呼吸道症状,特别是一周内接触过活禽的,最好及早到医院发热门诊或是呼吸科就医,就诊时一定要主动告诉医生自己与禽类的接触史。职业易感人群如从事买卖、宰杀、饲养禽类的人士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比如接触禽类一定要戴手套、口罩,完整着装。一旦发生高烧不退,呼吸困难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向医生汇报接触禽类史。(记者 赵兵辉)
伤医事件
患者及家属在看病期间对医务人员的服务、治疗水平及治疗效果等各种不满,为了自身利益,不选择正规手段,却转而暴力相向,或刀砍、或拳打脚踢,造成医务人员受到人生伤害,甚至死亡。
10月21日至24日,4天内接连发生两起恶性事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一过世患者的家属认为医生没让他们和死者临终告别,从而将ICU主任殴打致重伤;4天后,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一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近几年医患矛盾“有目共睹”,已到不可调和的白热化程度,从而引发伤医事件的急剧增长。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78.01%的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从医。据卫计委提供的数据,2012年中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死亡7人。
进入2013年,流血冲突没有停止,1月15日,北京通州一医院某女医生外出执行急救任务过程中,建议家属找人将患者抬下楼,患者家属不配合并对其侮辱、殴打;1月19日,内蒙古包钢医院急诊科值班医生朱玉飞带领120急救队进行出诊任务时,被家庭闹矛盾的患者意外杀害。自此,全国每个月都有数起伤医事件被媒体报道,4月29日再发命案,河北省馆陶县人民医院的一名34岁女医生,在慌忙躲避患者家属打骂中意外从3楼坠亡。10月2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主任熊旭明被患者家属殴打致眼角受伤、脾脏破裂,患者家属称医生没让他们和死者进行临终告别;4天后,浙江温岭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在门诊为病人看病时被一名男子捅伤,其中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因抢救无效死亡。自此,医疗界彻底愤怒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认为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伤医会打击整个医疗行业的信心。
11月11日,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卫计委发言人毛群安提到:“我们对于伤害医务人员的恶性事件是零容忍。”12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等11个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维护医疗秩序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方案》,从2013年12月起,开展为期1年的打击涉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明确要依法严惩侵害医患人身安全、扰乱正常医疗秩序违法犯罪活动。
点评
从语言辱骂到动刀杀医,中国堪称全世界医生遭杀害最多的国家。去年哈医大附属一院实习医生被杀事件仍历历在目,今年医患冲突又添血案,中国伤医事件包括恶性伤害频发已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震惊国内外,就连长期关注学术专业的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也开辟版面讨论,直呼“中国医生目前正处于危机之中。”
正如钟南山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所言,在此状况下,受到最大负面影响的是患者。医生被打被砍,受到伤害的不仅是医生,作为患者也会因此遭遇负面影响,甚至更甚。愿意当医生的人越来越少,把医生赶尽杀绝,一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的我们该怎么办?
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世卫组织指出,接种疫苗是全球公认的最成功和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有关资料显示,接种乙肝疫苗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为1.1/100万剂次。由于疫苗的生物学特性和人体的个体差异(健康状况、过敏性体质、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等),有少数接种者会发生不良反应,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等局部症状,或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儿童期接种某种疫苗,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孩子不得相应的病,但却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患病风险。新生儿在出生后应24小时内接种该疫苗,但存在低体重、早产、有先天性出生缺陷等异常的新生儿,暂时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12月初,湖南省3名婴儿在接种了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康泰生物”)生产的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两名婴儿不治身亡。3名婴儿接种的疫苗同为康泰生物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涉事批次疫苗约15万人份,每份需打三针,即约合45万支。
经食药监部门调查,上述疫苗主要销往湖南、贵州和广东三省。为控制用药风险,防止出现类似事件,12月1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文要求上述三省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暂停康泰生物涉事批号产品使用。
康泰公司产品占我国免费乙肝疫苗近60%的份额,12月16日,康泰生物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两婴儿之死源于企业生产的疫苗,而是死于偶合症。康泰生物同时表示,经公司自查,涉事两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均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检验,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GMP要求。
后经广东省疾控中心证实,11月至今,广东省共报告4例疑似接种深圳康泰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后死亡病例,加上湖南、四川等地出现的病例,全国累计疑似注射乙肝疫苗死亡婴儿已出现8例。虽然康泰生物一再强调其疫苗安全,不过,如此密集出现多起婴儿死亡事件,已不可避免地让这家公司置于风口浪尖。
12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出通知,暂停使用康泰生物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通知称,在原因尚未调查清楚前,为保护儿童健康,确保预防接种安全,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本着生命至上的原则,决定暂停使用该公司生产的全部批次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产品,并深入调查婴儿死亡原因,进一步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对疫苗产品质量进行检验。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更多疫苗生产企业被牵扯其中,27日左右,再有媒体爆出北京天坛生物、大连汉信分别涉及3例和1例疑似婴儿注射疫苗死亡案例。
目前最新消息是,省疾控已派出临床、流行病学专家协助当地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广东中山、江门、深圳、梅州4例疑似注射康泰生物重组乙肝疫苗(酿酒酵母)后新生儿死亡个案,中山市病例经过专家组调查诊断,结论为重症肺炎,与疫苗接种无关。另外3例正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亡原因。
从国家卫计委和食药监总局共同披露的一项数据来看,从2000年至今年12月份,国内共上报了188例接种乙肝疫苗后死亡病例。中国疾控中心指出,这188例死亡案例中,乙肝疫苗及接种过程均无问题,其中有18例属于疫苗异常反应,但未超出世卫组织的规定范围。
点评
又见疫苗不良反应事件。不可否认,预防接种确实存在风险,而且这个风险虽然极低,但对发生接种不良反应的患儿及其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灾难。 记得大约3年前,曾经发生几起较大的疫苗事件,原本疫苗注射就有一个风险概率,加上这些人为负面消息,导致当年不少家长都对打疫苗表示质疑甚至排斥。家长们的担忧显然很正常,也很有必要,可完全拒绝打疫苗,属于过度反应。这种过犹不及的行为很危险,一旦孩子感染上乙肝,将长期面临治疗困境,甚至一生都会受此影响。
乳腺癌基因检测
乳腺癌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内分泌失调等相关。其中部分乳腺癌是由遗传而来的基因突变引起,而肿瘤抑制基因BRCA1和BRCA2与乳腺癌的发病关系较为密切。
通常,在家族里存在两名或两名以上直系亲属(母亲、姐妹、女儿)乳腺癌患者或者BRCA1或BRCA2基因突变检测阳性的人群,乳腺癌发病风险高。这些处于高风险的女性可进行BRCA1/2的基因检测,以了解有无基因突变携带。如果检测呈阳性,通过手术、药物预防等一些手段有助于降低风险。
5月13日,好莱坞红星安吉丽娜·朱莉在美国《纽约时报》发表一篇题为《我的医疗选择》的公开信,宣布自己因有基因缺陷,罹患乳癌和卵巢癌风险恐高,因而进行了双乳乳腺切除及乳房再造手术。她以此“想鼓励每一位女性”,特别是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病史的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己的防癌控癌选择。消息传到国内,顿时引发全民上下进行关于“乳腺切除预防癌症”的健康大科普。原本鲜有人问津的乳腺癌基因检测也火起来,当时国内多地医院,前来咨询相关的检测的人一下子突然陡增。
在国内医学专业人士看来,对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乳腺切除不失为降低患癌率的一种选择,然而由于人种差异、检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等,朱莉所做是否值得国内女性复制,业界存在不同声音。
之所以安吉丽娜·朱莉会接受预防性的双乳腺切除术,皆因从母亲那遗传了突变的癌症易感基因BRCA1,安吉丽娜·朱莉的妈妈曾因携带这种基因导致卵巢癌,前后抗击癌症接近10年,但56岁还是因病去世。作为已经是几个孩子母亲的安吉丽娜?朱莉却不想重蹈覆辙。朱莉所进行的手术为乳房切除预防手术,因为可发生癌变的组织量大幅度减少,癌变的风险也随之降低,所以安吉丽娜·朱莉的乳腺癌风险是由手术前的87%降到了5%左右。目前在美国选择该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并不少见。
国内专家认为对国内女性来说,朱莉手术不可复制的理由主要是,首先易感基因并非致病的唯一因素,预防性的双乳腺切除术费用高、技术复杂,各项成本高;高癌症易感性的突变存在一定的人种差异,欧美人的乳腺癌发病率高于东方人,肿瘤抑制基因BRCA1和BRCA2在中国人中很少见。其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这种预防性切除方法还存在争议。而预防乳腺癌的手段是多方面的,早期发现乳腺癌治愈率很高。早期乳腺癌是指:肿瘤小于2厘米,病理类型比较好,没有淋巴结转移,通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几乎可以达到95%以上的治愈。
点评
从医学角度上看,不少专家都认为朱莉的切乳防癌对国内女性来说,不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不过每一次名人健康问题都能引发更多普通人关注,为全民科普提供好机会。罗京去世引发大家对淋巴癌的讨论;乔布斯归西让众人知道胰腺癌是癌中之王;还有不久前宣布患上淋巴癌的李开复,最近老在微博上探讨健康。李开复曾经不科学的作息,疯狂的工作状态,过于压抑的心理,给大家不少启示,纷纷反思自己,回归健康生活。
廉价药品
为保证更多廉价经典好药如鱼精蛋白等能继续留在市场,8月广东省物价局发布《广东省基本药物低价药品目录》,首批共有472种药物入选,这些低价药的日均使用费用绝大多数都在1元以内。
12月中旬,就在包括广东在内的国内多省陆续公布2013年低价药品目录之际,一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在业内传开,公布在即。
导致广东等多地廉价好药市场难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药品招标“唯低价是论“,不重视质量。一些廉价药中标后,因价太低,厂家生产积极性不大或可能亏本而停产。而低价药品目录,将保证廉价好药价格不会过低,保障生产厂家正常运转的同时,保证廉价好药在临床的长期使用。
6月中旬,媒体报道治疗甲亢病的首选国产药甲巯咪唑片,在厦门、南京、深圳等全国多地闹起了“药荒”。这种甲亢患者的救命药一瓶100片售价不到2元,无利可图以致厂商停产,各大医院均告断货。没有廉价药,患者不得不转而吃价更高的进口甲巯咪唑片,结果“赛治”也出现货源紧缺。
在我国基层的医疗机构,一些物美价廉的基本药时常断货。甲巯咪唑片缺货并非今年才发生,处于长期缺货状态,不仅如此,其他很多便宜药都出现了货源不足的现象,如复方甘草片、注射用红霉素、红药水、三黄片、维生素B2等。
针对其他疾病的基本药物如果停产,可以有其他替代的药物,但甲亢患者却只能依靠他巴唑或进口的“赛治”。类似的情形曾在2011年上演。2011年9月中旬,鱼精蛋白短缺事件先后在京沪爆发,大小医院手术叫停,医生连夜奔走借药。这种一盒售价10多元的药,是心脏病手术时的普通常用必备药,其“断档”导致许多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被迫“停滞”,病人“命悬一针”。
近年来,廉价药的中标价被一降再降,当便宜到没有利润乃至亏本时,等待它的命运就是自动停产或者改头换面。2011年,一项对全国12个城市42家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在基层医疗机构,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物一般有500多种,而医院廉价药缺口已高达342种。其中,212种药的价格在30元以下,130种药价格在10元以下,10元以下的短缺药中,5元以下的药品占了69%,3元以下的占42%。
这些年来国家一步步深入医疗改革,接连多次降低药品价格,百姓的确享受到了实惠。但这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在这种机制下,如果一味生硬压低药价,恶性竞争,企业要生存,为了缩减成本,就极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像去年发生的“毒胶囊”一样廉价生产,二是不生产或少量生产便宜药。所以,政府必须要行动起来,推出廉价药品目录,保护廉价药价格始终处于合理水平。
点评
药品不是价越低越好,如果低到成本线之下的药,有多少人还敢放心大胆去吃。对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人来说,药品短缺比劣药横行要好。与其亏本生产,不如停产,这是对招标硬伤的最好回应,那种像“普药大王”蜀中制药将药材以次充好、以假当真的做法,我们只能视作同流合污,只能将廉价好药推向深渊。亡羊补牢但愿不晚,廉价药品目录将越掉越深的廉价好药往回拉了关键的一把。(记者 赵兵辉 李劼 实习生 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