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医药行业可谓风波不断。从年头到年尾,广药和加多宝一直在较劲,“剧情”依旧复杂,“更名广告语”虚假宣传案、“红罐”之争……一场场官司令人目不暇接。而自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开始,赛诺菲、诺华等外资药企接连被卷入“行贿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随后不久,江苏正大天晴药业等国内药企也卷了进来。这还没算完。云南白药、同仁堂等老字号中药品牌频频发生质量危机,这为中药生产安全性敲响了警钟,其中尤以重金属超标问题最为令人担忧。与中药“同病相怜”的还有胶原蛋白,被奉为美容“圣品”的胶原蛋白,今年以来多次遭到声讨。

贿赂门

6月27日,全球著名的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上海总部被公安部门突然查封账本,由此引发业界的种种传言和猜测。半个月后,公安部通告称,“因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部分高管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据警方披露,GSK中国为快速打通产品进入大医院的通道,专门成立了大客户团队,通过旅行社、会展公司虚增学术会议经费等形式,向全国数百家医院的主管副院长、药剂科主任大肆行贿。同时,该公司涉案高管还大肆收受旅行社、会展公司,以及瑞格制药、国控等经销商的贿赂。

此后,外资药企在华行贿风波愈演愈烈。继葛兰素史克因涉嫌行贿被立案调查后,又传出辉瑞、罗氏、优时比等多家外资药企在中国多地办公地点遭工商部门到访。而代号为“培根”的爆料人出示的四份举报材料显示,在2007年11月前后,赛诺菲公司借“研究经费”名义,向北京、上海、杭州及广州共79家医院的503名医生支付了总计为169.088万元的费用,其中包括16家广州医院的31名医生。“培根”称,举报材料所揭开的仅是“冰山一角”。8月10日,全球第二大药企诺华制药被一名前医药代表披露了诺华在推广高价药品“善龙”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其指出诺华为追求“善龙”在北京几家大医院中销量的快速增长,以直接向医生提供推广费用的方式换取销量。此外,诺华还被曝对“善龙”进行超适应症推广。

随后,国内药企也卷入了“贿赂门”。9月11日晚,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档题为《旅游背后的交易》的节目,让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顿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医药反腐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正大天晴被曝“顶风作案”,打着学术会议的幌子组织医生旅游以求增加开药量。事件曝光后,正大天晴在声明中表示歉意,并称这是个别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关人员已被停职。

◇点评

医药行业频频爆出的行贿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质疑。事实上,医药领域一直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近年来不断有外企在美国被当局指控涉嫌违反“反海外腐败法”(FCPA),根据所披露的法律文件里面的描述,很多与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有关。来自商务部的统计资料显示,医药行业内的商业贿赂每年侵吞国家资产约7.72亿元,约占全国该行业全年税收收入的16%。由于医院、医生、药品、医疗设备等诸多环节利益交织,使医药行业反腐形势极为严峻。而要根本解决医药行贿的不正之风,需要对医疗体系、医生收入分配体系和医生从业管理等进行制度性的变革。医疗顶层制度不改,医药行贿问题就不可能解决。

凉茶之争

今年以来,广药和加多宝多次对簿公堂,“剧情”依旧复杂。今年初,广药集团针对“全国销售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等广告语提出“诉讼禁令”,获得广州中院支持。此后,加多宝一方虽提起复议,但在两场听证会后仍遭广州中院驳回。因“诉讼禁令”的裁定,加多宝不得不撤下相关广告语。

9月3日,王老吉诉加多宝“更名广告”虚假宣传案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开庭,正式进入实体审判阶段。广药提出停用涉案广告语、公开道歉、赔偿1000万元等多项诉讼请求。12月20日,广州中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加多宝立即停止使用“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为加多宝”和“红罐王老吉凉茶更名为加多宝凉茶了”这两句广告语,同时赔偿广药经济损失费1000万元。宣判后,加多宝方面表示案件认定事实错误,导致判决错误。加多宝不服一审判决,将提起上诉。

而除了“更名广告”虚假宣传案的官司,号称“中国包装装潢第一案”的王老吉、加多宝凉茶红罐装潢权诉讼官司,于5月15日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在“红罐之争”中,广药方面提出的诉讼请求包括:判令加多宝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使用与“王老吉”凉茶特有包装装潢相同或相近似的包装装潢;销毁全部库存的侵权产品以及带有与“王老吉”凉茶特有包装装潢相同或相近似包装装潢的空罐、空瓶;停止使用并移除或销毁所有侵权产品的广告以及各种介绍、宣传材料等。而这显然是加多宝方面难以接受的。加多宝集团品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月贵表示,早在1995年3月28日双方签订第一份商标许可合同后,加多宝就设计了以红黄两色为主色调的金属易拉罐“王老吉”凉茶包装,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并于1997年获得专利。

点评

历时一年,双方经历了商标之争、配方之争以及红罐之争,可以说,一波三折的戏剧恐怕也写不出这样的情节。广药与加多宝之间无休止的诉讼战,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方的社会曝光率,却对双方公司、品牌带来了负能量效应。若两家诉讼不止,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广药与加多宝之间的竞争,让人不由得想起了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百年恩怨。当年百事与可口之间竞争的惨烈,丝毫不逊于今天的凉茶之争,但最终“两乐”和平共处,一起成为了美国著名的“百年老店”。“凉茶之战”能否演绎成“可乐之战”,避免走向两败俱伤的局面,就要看双方能否坚持理性竞争,能否彼此尊重对手,不逾越法律和商业道德底线。

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性高分子物质,皮肤成分中有70%是由胶原蛋白组成,它与弹力纤维合力构成网状支撑体,提供给真皮层安定有力的支撑,像“弹簧”一样支撑着皮肤。在厂家的宣传词里,通过口服胶原蛋白可有效延缓皮肤衰老,于是乎,都市白领、明星中刮起了一股“胶原蛋白”热。然而,被奉为美容“圣品”的胶原蛋白,今年以来多次被爆出是一场美容骗局,遭到集体“声讨”。5月20日,网名为“烧伤超人阿宝”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治医师发微博“郑重提醒”:“作为一个烧伤医生,我想我对皮肤和胶原的了解比绝大部分人都多。我可以负责地说,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随后,营养科、皮肤科等众多专业人士纷纷加入到“倒胶”阵营,纷纷吐槽胶原蛋白的种种不是。

胶原蛋白行业风波在10月又起。有媒体对无限极、颜如玉、丸美、安婕妤等7款口服胶原蛋白产品进行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颜如玉等3款产品未检出胶原蛋白的特征氨基酸——羟脯氨酸,另4款产品的胶原蛋白含量则远低于宣称的含量。一时间,胶原蛋白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而对于媒体的送检结果,相关企业纷纷“喊冤”,并拿出第三方检测报告“自证清白”。无限极连发了两次声明,并附上两家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检测结果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为0.60g/100g;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检测结果显示羟脯氨酸含量为0.45g/100g。

风波并未就此终结。11月,方舟子一篇名为《台湾艺人林志颖在大陆推销假保健品的真相》的博客,在微博上迅速发酵,成为不少网友关注和转发的焦点。方舟子在博客上质疑称,所谓“爱碧丽”胶原蛋白饮品并不是林志颖团队研发的,而是上海葡萄王公司的定牌加工产品。对于“爱碧丽”推销的胶原蛋白饮品,方舟子称所谓“逆龄、逆生长”的宣传语都不实,因为胶原蛋白并不含有特有氨基酸,是营养价值比较差的不完全蛋白质。林志颖方面则回应称,公司合法,产品没有问题。

点评

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胶原蛋白市场消费约为3000吨,2013年,中国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5.78亿元,预计2015年消费量将达到20000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3.47%。然而,被奉为美容“圣品”的胶原蛋白,近年来却连遭质疑,可谓“命运多舛”。一系列风波的背后,是胶原蛋白行业遭遇的标准缺失、特异性指标不明确的现实困境。目前,我国已认可胶原蛋白、胶原肽的保健功效只有保护皮肤水分、增加骨密度、增强免疫力三项,但有些企业在宣传时却自行添加了很多功能。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标准,明确胶原蛋白的科学定位,才能消除虚假及夸大宣传的空间。

中药重金属超标

2013年,中药重金属超标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汉森四磨汤等均被卷入重金属超标的争议风波。盘点这些超标事件可以发现,其特点多为境外市场发现超标毒中药,经媒体报道后在国内引发轩然大波。

2月5日,云南白药7款产品因未标注有毒物质乌头碱,被港澳召回。随后,云南白药紧急发布公告致歉,承认其独家配方中含有乌头碱类物质,但同时表示,公司已通过炮制,使毒性大大降低。3月26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爆出惊人消息:广药集团子公司广西盈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用山银花的枝梗替代山银花花冠,且山银花经过工业硫磺熏蒸,含剧毒砷汞残留。作为家庭常备用药,维C银翘片的“安全隐患”引发轰动。

此后,中药重金属超标事件持续发酵。5月,北京同仁堂一款名为“健体五补丸”的中成药因水银含量超出上限标准5倍,被香港卫生署下令从市面收回。香港卫生署在通告中称,卫生署人员在日常监测中发现“健体五补丸”(注册编号:HKP-08760,批次编号:1033946)样本水银含量为上限标准的约5倍,因此下令回收。同样是在5月,湖南汉森制药旗下明星产品四磨汤被爆含一级致癌物,而汉森制药对此却从未披露,也未在药品说明中揭示过致癌的风险。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据悉,四磨汤的最大消费群体为婴幼儿,主要用于小儿乳食不化、胃肠胀气。针对质疑,汉森制药在官网发布澄清公告回应称,公司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组织实施过四磨汤口服液的毒理试验。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四磨汤口服液安全。不过,这一回应却遭到了科普作家方舟子的质疑。

点评

老字号中药品牌频频发生质量危机为中药生产安全性敲响了警钟,其中尤以重金属超标问题最为令人担忧。近年来,云南白药、同仁堂等不约而同纷纷“中招”,则凸显了问题的严重性。中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中药临床是否安全的关键,不在于自身是否有毒性。按照专家的说法,中药有毒主要是海外消费者对中药存在误解,西医理念和中医理念不一致。如果单纯地把它们作为一个化学分子看待,那药就成了害人的毒药;如果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看待,它就是治病的良药。不过,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中药标准体系的缺失一直是制约中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中药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已成为我国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灰霾天

霾在史书中用来描述有风沙的天气,如今的灰霾包含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多种还有物质,它属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

从2011年开始,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监测越来越常态化,2013年1月1日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共有74个城市,开展了包括PM2.5等6项指标的监测,并向公众定期发布空气质量报告。回顾今年以来的灰霾天,初春、秋末和冬季成为三个集中爆发点。

1月,高强度灰霾污染罕有的连续席卷多地,当月上旬,超过27个省市的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级别,25日全国污染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京津冀情况尤其突出。罕见污染状况与脏空气偶遇天气湿度大有关,专家直呼这种特殊天气30年才偶发几次,不过也暴露出污染排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PM2.5爆发式增长。10月开始,原本该秋高气爽之时,全国各地却再次大面积进入“十面霾伏”的窘境。12月,上海连续几日现六级重度污染,部分监测站空气质量指数AQI突破400大关,与年初北京发生的六级重度污染,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人们再次发出逃离“北上”的感叹。

比起发达大城市,二三线城市虽然经济没优势,空气质量却是令人艳羡。2013年1月份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名单,海口市位居空气质量污染较轻榜首,其次是福州、舟山、厦门、惠州、肇庆、深圳、昆明、拉萨、珠海。然而,进入冬季,这些城市的情况却急转直下。12月海口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并首次出现中度污染,主要原因包括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输入,逆温天气,汽车尾气、施工粉尘污染加重,二次污染物臭氧生成等,内陆吹来的脏空气成为罪魁祸首之一。厦门也有类似遭遇,进入12月到中旬,当地的空气质量还没有出现过“优”,却已出现了7次雾霾天气,甚至12月4日当天出现了轻度污染的天气,环保人士称,12月份的霾多是北风吹来,这种影响是短暂的。

点评

地下水有毒,我们可以喝纯净水;猪肉有毒,我们可以嚼牛肉;大白菜有毒,我们可以吃马铃薯。以往,我们都能够找到健康的替代品。可是,这次“空气有毒”,我们能够怎么办?每天都要呼吸的空气却成为了毒气,让人情何以堪。戴着抗毒面罩户外活动,电影中的场景将要演变成现实了。

长此以往,或许不只是高海拔的珠穆朗玛巅峰之上,那些挑战生命极限的勇士们需要备上氧气,恐怕我们这些小民百姓都要关心哪里有“新鲜”空气卖?曾经的“雾都”伦敦是我们的前车之鉴,只要中国拿出堪比治理伦敦烟雾时的限制煤炭、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决心,城市空气治理的步伐或许无需20年那么长。

禽流感

十年前,非典爆发让举国恐慌;2013年春天突然来袭的H7N9禽流感,又引起广泛关注。H7N9病毒会不会人传人?会不会像10年前的非典一样大面积爆发?到底有多大的危险性?面对H7N9,公众至今仍然有着太多的疑问待解。

而在今年春天H7N9病毒作乱的同时,其近亲甲型H1N1禽流感病毒也不甘示弱。当时,深圳、广西、四川、兰州纷纷发现H1N1患者。而H7N9病毒的另一近亲H5N1,曾在东南亚大规模爆发。H7N9病毒与H1N1、H5N1病毒到底有何不同?据专家介绍,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N分9个亚型。其中,甲型流感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只是其中的一种。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其中H5为高致病性。

H7N9在今年春天来去匆匆,但当时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接受媒体采访时便指出,H7N9病毒不会自动消失,目前依然在禽间无症状流行,而今年秋冬会卷土重来。不曾想,一语成谶。进入冬季,H7N9病毒在短时间内密集“现身”。截至目前,广东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6例,加上12月初香港地区发生的2例,深圳及周边城市仅12月就发现8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其中,广东确诊的6例病例中,目前有2例已治愈出院,12月发生的4例病例现在还在住院治疗中。而从今年8月份发现首例病例以后,广东省对6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441名密切接触者进行了严格的医学观察和病原学检测,未发现异常或是有人感染。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