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张娅喃)延伸政府职能,热心服务百姓。@北京12345 自开通以来,致力于为百姓提供优质服务,及时处理老百姓的各类问题,现已成为首都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靓丽名片。12月9日,@北京12345 作客由人民微博和《网络舆情》杂志联合推出的“政务微博课堂”,与广大网友分享运营经验,谈谈如何用政务微博为民办事。进入微访谈
从被质疑到赢得信任
@北京12345的前身是北京市1987年设立的“市长电话”,主要承担为北京市政府处理非紧急救助事务辅助性职能。为了实现政府服务热线从单一电话渠道向多种信息化手段并用转型,进一步拓宽公众诉求表达和反馈渠道,同时也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公众沟通方式的与时俱进。在北京市市委、市政府及市信访办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北京12345 应运而生。
在运营初期,@北京12345 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部分网友抱着观望的态度质疑@北京12345是否能真正地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由于网络诉求的特殊性,最终反映到职能部门的问题很难详细描述,特别是没有网友的联系方式等必备信息,因此在微博开通的初期,交办问题有些困难。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运营,@北京12345不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同时借鉴其他政务微博的先进做法,制定并完善了网络诉求办理机制和标准,进一步畅通了反映渠道,及时、妥善处理网友反映问题。通过不懈努力,@北京12345逐步打消了网友们的疑虑,赢得了信任。
接地气,办实事,全天24小时答疑解惑
目前@北京12345最大的特色就是集政务发布和受理网友问题于一体。不仅有发布,同时还全天24小时受理网友诉求。网友有问题可以随时@北京12345反映,并且可以做到在第一时间与网友互动,倾听到网友的呼声,切实帮助网友解决问题,并给予网友反馈。“运营方面的‘独家秘笈’就是我们依托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强大的诉求办理反馈机制,能做到及时受理、办理及反馈网友的合理诉求”。
在拉近网友的距离方面,@北京12345 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一、采用网言网语跟网友互动交流,一改以往政务微博严肃有余而缺乏活泼的呆板形象;二、通过对每周“听民意、解民忧”领导接听市民电话活动的微直播,给网友和各委办局、区县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最直接体现,接地气,办实事,进一步拉近了与网友的距离。同时,@北京12345非常重视与其他政务微博的联系,经常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与优秀政务微博不定期沟通交流,学习并借鉴对方的先进经验来提升自身。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