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强国新闻

探寻李庄抗战古迹:感受梁思成林徽因烽火中的文化坚守

【查看原图】
青年时期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于红林 摄)
青年时期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于红林 摄)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2015年11月27日11:13

  李庄,这个位于四川宜宾的 “长江第一镇”,在抗战时期,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为中国四大文化中心。75年前,一大批中国知识分子在烽烟中辗转来到这里,这是他们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也是最为顽强的坚守,他们用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情怀,书写了中国文化在烽火中的奇迹。提及生活在李庄的名人大家,最让现今普通百姓熟知的莫过于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伉俪。

 

  1940年,梁思成与妻子林徽因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了就近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图书资料,也同史语所一起离开昆明入川,来到李庄镇上坝村安营扎寨。出李庄西行2里地,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就是迁来李庄的中国营造学社旧址,那里有一个浪漫且富有诗意的名字,叫月亮田。然而,他们住进来的生活却远没这么浪漫。按国民政府的规定,战时知识分子所拿到的薪金,只有战前的十分之一,加上物价飞涨等因素,他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梁思成梁思永兄弟受疾病威胁几乎濒于绝境,而林徽因呢,她的肺病越来越严重,很多时候只能躺在床上,并经常大口大口地咯血。

 

  在李庄,梁思成夫妇的主要任务是写作《中国建筑史》。由于没有电灯,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只能借着菜油灯摇曳的微光,弓着背一字字地书写。在这个小村里,没有印刷工具,他们只能采用手写和最原始的石印。而且川南潮湿的气候和连续奔波,让身体本来就虚弱的林徽因卧床不起。她每天只能靠在被子上工作,书案上、病榻前堆积起数以千计的照片、草图、数据和文字记录。

 

  很难想象,一代才子佳人会落于入如此境窘境,那个“太太客厅”里的才女干起了女佣干的活儿,而梁启超之子,大学者梁思成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学着蒸馒头、做饭,还从当地老乡那儿学会了腌菜和用桔皮做果酱。

 

  然而,这样的窘境并没有打垮这两位知识分子的乐观与豁达,就在最山穷水尽的时候,梁思成虽然只得到宜宾典当自己的衣服,衣服当完了,便将陪伴多年的派克金笔和手表换成两条草鱼给林徽因补身体,还笑着对林徽因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而且梁思成爱吃甜食,但这里除了土制红糖之外没有别的。他就把土糖蒸熟消毒,当果酱抹在馒头上,戏称之为“甘蔗酱”。

 

  而且,就在友人费正清和费慰梅也多次来信劝他们去美国治疗、工作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却给他们回信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对此也是记忆犹新,当时他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你们怎么办?”林徽因特别平静地回答:“中国读书人不是还有一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尽管生活条件如此艰苦,梁思成与林徽因依旧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在学术上创造出永远的辉煌。他们在李庄写就了《中国建筑史》。这本书的完成,也实现了梁思成早前留美学习时就立下的夙愿——《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

 

   而一代才女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也参加了大量的、大范围的古建筑调查测绘工作,并著有《林徽因谈建筑》一书。作为诗人、作家,她创作和发表了《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等作品。

 

  70多年的时光,星移斗转,很多事件和人物都已成为过去。但是,中国营造学社,梁思成、林徽因,《中国建筑史》,这些沉淀在李庄月亮田这所简朴房屋里的真实历史,仍然在影响后人、启迪后人。(人民网前方报道团:邓志慧、于红林、曹亚飞、霍雨佳)

              

相关链接:

穿越时空的记忆:草履八千里,提颅出康川

抗战中的郭沫若:别妇抛雏 十天完成《屈原》剧本

著名党史专家薛庆超为四川乐山干部群众做抗战主题讲座

赵一曼纪念馆:从大家闺秀到“红枪白马女政委”

94岁川军老兵忆抗战:弹尽之际我们用农具肉搏拼命

探访千年古镇李庄:透视抗战岁月"凤凰涅磬"怎炼成

分享到:
(责编:邓志慧、曹亚飞)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