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2016美丽乡村行·聚焦清新福建美丽乡村”走进泉州晋江:

围头村:挖掘闽台文化内涵 打造“旅游型”美丽乡村升级版

2016年12月14日13:26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海峡第一村”——围头村(人民网黄玉琦 摄)
“海峡第一村”——围头村(人民网黄玉琦 摄)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 黄玉琦)近日,由福建省旅游局和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2016美丽乡村行· 聚焦清新福建美丽乡村”媒体采风团走进“海峡第一村”——晋江围头村,实地体验渔村风情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挖掘“战地资源” 营造独特的战地文化

围头村地处闽东南沿海最南端之围头半岛突出部,与大金门岛相距仅5.2海里,是祖国大陆与之最贴近的地方。从战地走来的围头村,更因1958年的那场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而扬名,素以“英雄的围头”、“美丽的围头”著称。

围头村历史悠久,战地资源丰富。民族英雄郑成功、施琅将军曾在这屯兵。这里曾经是震惊中外的 “八二三炮战”主战场之一,全村有100多人参加了支前民兵,涌现出被誉为“炮战小老虎”的洪建财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全村有66位民兵先后荣获二等功、三等功,7人晋京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朱德、陈毅、迟浩田、张万年等100多位将帅来此视察过。

在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毓秀楼前,村里负责人指着可清晰可见当年炮战留下的累累弹痕介绍说,“当年‘八二三炮战’仅仅围头村就落下5万多发炮弹,整个村子被打得没有一栋完整的房子,围头的土地下,更埋着无数弹壳”。

如今,随着两岸关系逐步趋缓,围头人笑泯恩仇,与时俱进,利用战时工事和海防设施,积极打造战地文化。先后构建“八二三”战地生态园,战斗英雄安业民纪念碑、“八二三”大道、抗战时期美军情报站——达屋楼、“八二三”西线海军临时指挥所——毓秀楼、炮战坑道等战地景观,成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既弘扬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又为新农村建设增光添彩,也为两岸交流注入独特内容。

  以“围头新娘”为纽带 打造“两岸交流先行村”

围头村的发展资源,第一元素便是对台的两岸资源。“从金门那边坐船过来只需四五十分钟,要是坐快艇的话,20分钟就够了。”围头村负责人介绍说。

在战地公园的战争与和平陈列展览室里,大家在1992年第一个嫁到金门的“围头新娘”洪双飞和2009年围头村首迎“高雄新娘”庄丽玲的醒目的展板前驻足观看两岸姻亲互动的历史发展。据了解,随着两岸关系发展和两岸同胞往来增多,围头村的涉台婚姻也逐年递增,如今已有涉台婚姻140多对。2010年至今,两年一度的海峡两岸(围头)返亲节已连续四届在围头村成功举办,“爱跨海峡”成为围头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爱我围头”港澳台菲缅乡亲亲千人踩街、两岸姐妹“同跳广场舞”、“共植海峡姐妹林”、“看两岸游围头”等一系列返亲节配套活动,打造了独具围头村特色的姻亲文化。围头村充分发挥独特资源,不断强化与台湾姻亲的互动。从“海峡炮战第一村”到“两岸通婚第一村”,从“海峡第一村”到“闽台五缘村”,围头人演绎了“冤家到亲家、海峡第一村”的闽台传奇故事,围头因此成了率先打造“两岸交流先行村”的典范。

盘活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围头要发展、资源要整合、旅游要先行”。多年来,围头村坚持围绕“小渔村、大景区”为新发展定位,活化“地理区位、滨海景观、战地观光、人文历史、海丝遗址”乡土气息,首推“围头十八景”之闽台旅游产品,认真做好在保护中有序开发,精心划分东西二条旅游景观带:一是东线滨海休闲带,有古渡观光渔港、海角露营地生态公园、和平公园、金沙湾、月亮湾、东海湾,形成“一港二园三海湾”;二是西线战地观光带,有“八?二三”园区、毓秀楼、达屋楼、战地文化广场、永平古城广场、滨海休闲广场,形成“一区二楼三广场”。

近年来,围头村以“福建省首批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为载体,以“海峡第一村”闽台文化内涵为主轴,正在打造“围头海角度假区、围头人家体验区和围头妈祖展望区”三位一体的“旅游型”美丽乡村升级版。

“美丽新围头、海峡第一村”是新一代围头人的美好追求。当今的围头村正沿着描绘的宏伟蓝图“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初步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打响海峡第一村”的目标而奋进。

(责编:黄玉琦、王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