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陈一冰:从“吊环王”到“创客”,我的人生从未迷茫【2】

人民网记者  代睿
2016年07月20日10:01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男团决赛几天之后,陈一冰踏上了吊环项目的决赛赛场,赛前,这场决赛被视为“吊环王”的谢幕之战。由于陈一冰在这个项目上的绝对统治力,这块金牌早已被视为中国军团的囊中之物,他本人对这块金牌也是充满期待,“如果能拿到冠军,我就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既是第一个卫冕男团的队长,又是能够卫冕吊环的运动员,对我来讲非常的完美。”

外界对他的信心不无道理,从2006年世锦赛一直到2012年的奥运会,陈一冰在吊环项目上几乎没有敌手。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决赛中,陈一冰第一个出场比赛,这个出场顺序被视为一个不利的条件,因为裁判在对先出场的队员打分时往往相对苛刻,不过他还是以完美的表现获得了满场的喝彩,稳稳落地之后,陈一冰获得了15.80的高分,冠军似乎已经毫无悬念,但最后一个出场的巴西选手却在落地不稳的情况下以15.90分拿到金牌,陈一冰无缘卫冕。事后,国内外媒体一片惊呼,许多人认为是裁判“偷走”了本该属于陈一冰的金牌,黄玉斌教练更是在自己的博客中直斥这是“世界体操史上黑暗的一天”。

看到这个结果,陈一冰也感觉难以置信,“分打出来的时候,脑子里一片空白,我在心里反复问自己,这就是最后的结果了吗”。虽然觉得委屈和难过,陈一冰仍然非常大度的拥抱获得冠军的巴西选手并向其祝贺,“当时就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中国运动员,应该包容这一切,虽然结果有遗憾,但无悔我自己多年来的付出。”

四年的努力付诸东流,陈一冰至今仍然觉得这是一个终生遗憾。他透露,虽然在比赛结束之后自己仍然面带微笑,但在回去之后,还是偷偷哭了一场。那是在比赛的第二天,队友们都去参加别的比赛了,陈一冰一个人在宿舍里望着奥运村,回想起自己24年的体操生涯,“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即使我有再多的力气,也没办法把对手叫出来再比一场”。

那天下午,他去赛场给参加双杠决赛的队友冯喆加油助威,当看到冯喆夺冠后披起五星红旗庆祝的时候,陈一冰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因为他在参加吊环决赛之前也把国旗放在包里准备夺冠后用,曾无数次幻想自己夺冠后庆祝的场面,但最终这面国旗还是没有拿出来。“所以我看到那个场面,实在是很难过。”

陈一冰在公司里与同事交流(代睿摄)

“体育教会我如何面对逆境 创业也是一种修行”

伦敦奥运之后,陈一冰在2013年选择退役,回顾自己20多年的职业运动员生涯,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竞技体育教会他直面困难与挑战的能力,“职业运动员经常要面临很多挑战,包括对手的压力,自身的伤病,人性的弱点等等”,陈一冰在采访中多次提起自己并不是一个天才型运动员,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努力,“20多年的体操生涯,教会了我怎样去面对逆境。”

和许多退役的运动员不一样,陈一冰在退役后并没有经历一段迷茫的时期,虽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多年相处的队友们让他很不舍,但陈一冰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他先是回到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而后又在一次出国访问时邂逅了自己的另一半。2015年,当互联网创业大潮席卷中国时,陈一冰选择加入创业大军,成为一名“创客”。

现在,陈一冰经营着一家名为“型动体育”的创业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他介绍,型动体育是一个以体育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线的健身和运动指导。谈起创办这个平台的初衷,陈一冰说自己比较看好中国未来的体育健身市场,“体育健身人数正在经历爆发式的增长,所以未来几年一定是一个急需体育教练的状态,”他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把教练的培训从线下搬到线上,同时可以培养更多的教练,并且实现认证教练数据库的建设,“通过数据的整合与分发,实现对教练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为一名退役运动员,陈一冰对于很多职业运动员退役后的转型艰难感同身受。2010年,曾经的大运会体操冠军、陈一冰的前队友张尚武在街头卖艺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当时还是国家体操队长的陈一冰连发数条微博评论此事。“即使作为奥运冠军,我在转型的时候,选择的道路也特别的窄,有一些成绩的运动员可以选择回到各地方的体育局工作,没有成绩的运动员就更加艰难了。”陈一冰觉得这是对运动员资源的一种浪费,“虽然他们不是奥运冠军,但毕竟在这个领域接受了五年、十年的训练,也已经是拥有特殊技能的人才”。通过创办型动体育,陈一冰希望能够帮助这些昔日的同行们过上更加体面的生活,“通过培训,让他们服务于应该服务的市场,让他们有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这无论对于运动员还是社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现在,陈一冰带着一个40多人的团队,每天早起打卡上班,和同事们一起吃盒饭,他曾对自己的员工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创业,自己肯定比现在过得更好,“起码不用在这里吃盒饭,睁眼全是邮件,闭眼全是下一步的规划”。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对于各项业务陈一冰已经轻车熟路,“除了不会编程,公司的各种业务我都非常了解”。加班对于陈一冰来说也已司空见惯,但对于他来说, “最难的事是很多人不懂体育”。他透露,很多投资人希望马上见到回报,“但市场的培育是需要时间的”,“创业公司就是缺钱、缺人,但只要是创业公司都是这种情况”。陈一冰说,以前做运动员的时候,想要达到一个目标,只需要管理好自己就可以,现在带着一个团队,要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去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相对来讲更难一些”。

虽然面对着很多困难,陈一冰仍然非常乐观,“创业也是一种修行,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的满足感。”他说,前三十年,自己追求的目标是拿到更多的金牌,未来,他希望能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体育公司,“这将是我另外一个三十年所要追求的目标。” 

(责编:王喆、黄玉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