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约对武器黑市打击有限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认为“这份条约令致命武器流入黑市更为困难,同时有助于阻止军阀、海盗、恐怖分子、罪犯获得致命武器”

  该条约能否有效阻止武器进入黑市的流通环节,还让外界有所怀疑。俄罗斯认为条约对武器走私的规定不够有效,没有对非国家行为体进行详细的规定,如叙利亚反对派和车臣叛军。

  黑市武器交易,即“非法武器交易”或“地下秘密武器交易”,黑市交易一般以武器秘密购销合同为形式在国际间进行武器买卖。

  目前,越来越多的私人军火贩子活跃在全球军火市场之中,进行海军武器黑市交易的集团和个人,除了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如“基地组织”成员)、还包括黑社会帮派(如意大利“黑手党”、美国的“三K党”等不法组织),甚至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情报人员也参与其中。

  造成黑市猖獗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滕建群认为,西方国家对常规武器进入黑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们生产的武器通过走私渠道走进了冲突地区,已有数据显示,冲突地区的很多武器来自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非常迫切希望达成这样的《武器贸易条约》,可以打击当地的武器走私。

  在不少分析看来,武器泛滥主要集中于非法武器贸易,而不必干预合法武器贸易。但是,大多数非法武器交易都是“披着”合法外衣,几经转手,会流入未经授权的终端使用者手中。有数据显示,在全球193个联合国成员中,大约三分之二的国家没有武器出口的审查和控制的国内程序。

  此次通过《武器贸易条约》草案规定武器出口国、进口国、过境和转运国应加强武器监管,防止武器流入非法市场或用于未经许可的最终用途。但是观察家认为,不同国家的差异化的监管标准将使这一规定发挥的效果“打上折扣”。

  滕建群称,武器出口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技术领域,像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都有出口管制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哪些武器可以出口,哪些不能出口,对武器出口地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和限制。“相对来说,发达国家对常规武器的出口体制,包括登记制度、最终用户的追踪等细则比较健全。”

  “然而,很多国家针对武器出口,特别是常规武器的出口管制还有很多漏洞,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管制体制并不完善,以至于让很多军火公司和个人‘钻空子’,将常规武器走私至敏感和动乱地区。”滕建群说。

  毛瑞鹏称,一些国家国内监管制度的问题,极易致使大量武器在黑市流通。这其中既有武器出口国方面的原因也有武器进口国方面的因素。或许就像电影《战争之王》中描述的那样,军火制造商、军队都有可能会出于牟利而摆脱国家监管将武器贩卖出去;而无法或不愿通过公开渠道购买武器的个人、组织、甚至国家也寻求通过黑市来获得武器。所以监管制度是《武器贸易条约》的重点之一。

  不过,毛瑞鹏指出,《武器贸易条约》的一个主要缺陷就是没有对向未经授权的非国家行为体转让武器作出规定。非国家行为体既包括反对派和叛军,也包括毒枭、海盗等犯罪组织。这对条约的有效性肯定是一个不小的破坏。俄罗斯、古巴、尼加拉瓜等很多国家对此就提出了批评。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