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強國新聞>>新聞熱點

王振華:神劍之魂【2】

——記為航天事業獻身的共產黨員王振華

2016年09月29日15:29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用科學的精神鑄劍 以高尚的人格育人

  “要用科學的數據說話,不唯上,不唯書。”這是王振華的口頭禪。

  以前,一般型號產品的末修系統均採用有劇毒的物質,使用時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王振華提出採用經濟、方便、無毒的壓縮冷氣,有專家表示疑議。他堅信經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沒有退縮。多次飛行試驗結果証明,王振華的方案是對的。

  王振華最不能容忍的,是不經過科學計算和試驗,僅憑一兩個概念、一兩個理由就去肯定或否定某一個方案。他最反感的,是不負責任的扯皮現象。因此,他的“驕傲”和“認真”也是出了名的。

  但是,在獎掖后學、大膽培養使用年輕人上,他又表現出師長的寬容和真摯的父愛。

  改革開放,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使三線基地不再是一片靜土。“搞原子彈不如賣茶葉蛋的。”不少人走出山溝奔向沿海。1984年,國家分配給〇六六基地50名大學畢業生,實際報到的隻有3人。

  為推動工作毅然出任設計所所長的王振華,把集團提出的“靠事業留人,靠事業造就人,靠政策激勵人”的口號,落實在型號研制工作中。

  蔡海榮,上海人,原在外省一家工廠研究所,愛人在集團設計所。夫妻倆同時接到了上海附近一家企業的商調函。王振華了解到蔡海榮學的正是型號研制所缺關鍵專業,便三番五次做工作將他調來基地。蔡海榮擔心課題難度大,完不成任務。王振華特地上他家談心:“這個課題是零,就是要你去打破零的記錄。人,最關鍵的是不怕自己。”

  1991年,蔡海榮的課題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有人擔心方案能否成立。王振華卻沒半點埋怨。“沒關系,科學試驗隻有在問題完全暴露時,才知道怎麼去一個個解決。”他還指點道:“能不能把飛出的試驗件收回來?技術狀態能不能控制住?”蔡海榮感到豁然開朗。之后,他們採用從未有過的軟回收方法保証了課題的深入和成功。蔡海榮果然在中國航天技術領域裡奪了個“第一”。

  短短7年時間,蔡海榮由助理工程師迅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研究員。

  還有熊瑋,在王振華的關心、培養、幫助下,從一名汽車駕駛員成了高級工程師、彈道專家。

  年輕人非常喜歡聽王振華講話,也喜歡跟他一起下棋、打扑克。王振華多才多藝,彈琴唱歌下棋打球都會。他常常通過下棋、玩牌來了解年輕人,同時通過游戲造成一種氣氛,讓設計人員把工作中的問題、想法自然地提出來。在西北試驗基地,航天總公司測控所的同志看到總有一群人圍著王振華討論,深有感慨:“如今有這種學術氣氛的單位是不多見的。”

(責編:周子玉、管業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