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系中华亲情 魂归精神家园【2】
——中国抗日远征军沈昌将军之女、美国知名侨领沈蓓于江苏常州“中华孝道园”认养“中华亲情树”纪实

亲情是一种精神底线
——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秘书长兼执委会常务副主任 李勇锋(李靖)
作为从事海内外华人文化交流的人士,我经常会听到境内外舆论由于一些国人在境内外不守秩序、不讲道德的言行而发出的疑问:“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信仰会崩溃吗?”今天,在“中华孝道园”第四届祭祖大典中推出的沈蓓为其亲人认养“中华亲情树”,并以此作为她寻根之旅的阶段性结点的举措,回答了这个问题,海内外中华儿女正在坚守着我们固有的孝道精神和亲情文化这一底线,这是牢不可破的底线。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这种以己及人的精神,首先要以己及家人,并且要以己及家人再及国人,即以己及全部人,这就是孝道精神和亲情文化的实质。今天,沈蓓和“中华孝道园”正是在共同弘扬这种精髓。
作为推动沈蓓和“中华孝道园”链接的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执行委员会的负责人,我愿意在此进一步介绍“中华孝道园”的精髓性景观。在“中华孝道园”中,被董事局主席蒋建名誉为“旗帜”的是,根据太湖湾传说的观音故事而建设的三世观音景观。这个观音故事说,一位孝子侍奉慈父走完人生旅程,父子双双成佛;这位孝子又重新入世,普度众生。这就是一世观音和二世观音的传说。这实质就是在弘扬中华孝道精神和亲情文化关于以己及人、首先及家人并且及国人的精髓。不仅如此,二世观音在普度众生后,将成为
未来佛,这就是三世观音。这预示着我们,孝道精神和亲情文化是一种代表未来的灵魂高端和信仰。这个三世观音的故事,不是宗教故事,而是一个关于孝道精神的文化故事。值得高度赞誉的是,在我国文化领域娱乐型项目较为盛行的时段,“中华孝道园”董事局主席蒋建名、总裁温宁力于 2002 年就确定以这种严肃庄重型的孝道精神作为文化园打造的主题和方向,现在已取得了重大成果。因此,当沈蓓在这里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时,相信亲人的英灵一定会在这种孝道精神和亲情文化的环绕中,得到安慰和安息。
我同时也愿意向“中华孝道园”和所有出席仪式的嘉宾们进一步介绍沈蓓。沈蓓上世纪 80 年代退休后到美国定居。一直在努力从事中美民间的深度文化交流,从事中华文化在美国主流社会的推广。她是一位在美国很有成就的、被美国主流社会人士广为认可的名人。去年 9 月,她应邀回国参加阅兵观礼,代父亲领取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给抗战有功人士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纪念章”;我国外事系统也向她本人颁发了纪念牌,她在国内也获得很高的荣誉。但她仍然以 80 岁高龄,回国进行寻访父亲和姑姑遗迹的寻根之旅。她的父亲是中国抗日远征军特派员、中将司令沈昌;她的姑姑是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沈骊英。这本身就是一种孝道精神和亲情文化的体现。我今天已经真诚地对她说,您就是在做三世观音的事业。
所以,沈蓓在“中华孝道园”的“中华亲情林”建设试点基地认养“中华亲情树”,存放亲情资料,是在与“中华孝道园”共同建设我们一致认同的中华精神家园。“中华亲情林”建设的内容就是,在种养长寿树时,附上家谱或亲情资料。以长寿林木作为亲情纪念的象征;以存放的家谱或亲情资料作为种养长寿林木的精神源泉。因此,在这种精神状态下种养的长寿林木,称之为“中华亲情树”。它的目标是,将弘扬中华亲情与生态建设结合在一起,以弘扬中华亲情净化人间心态,以种养长寿林木净化人间生态,简称为“净化心态、净化生态”。让我们共同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本文为李勇锋在仪式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改)
沈蓓和女儿伍欣为认养的“中华亲情树”培土
沈蓓和女儿伍欣在认养的3棵“中华亲情树”下留影
![]() |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