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点赞活力内蒙古】
改革开放四十年 内蒙古呼包鄂转型发展扬眉吐气

11月4日-8日,人民网与内蒙古自治区网信办共同策划组织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点赞活力内蒙古”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通过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对三市在科技创新、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扶贫攻坚等社会民生领域取得的成果及经验进行集中了解。人民网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财经评论家@余丰慧,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张捷(@谁是谁非任评说),时政评论员@黄胜友,经济学家@宋清辉等五位嘉宾参与了此次调研活动。活动期间,专家大V们通过个人微博和人民网发表考察见闻与感受,为内蒙古向更高水平发展建言献策。
“鄂尔多斯,告别‘羊煤土气’,迎来‘扬眉吐气’。”
“未来,包头只有向高端产品进军,才有希望在全球竞争中突围,这也是将来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的出路,为包头制造业点赞。”
“大数据,助力内蒙古产业升级,充分发挥电力便宜、温差较大、土地较多等优势。”
这是记者随手摘引的参加“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 点赞活力内蒙古”网络主题调研活动几位专家所发表的微博。透过微博,可以看到专家们走进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深入园区、企业、社区,切身感受到了呼包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
呼和浩特: 转型升级 科技智慧之城“呼之欲出”
调研采访团在呼和浩特赛罕区都市现代农业园参观。(人民网 陈立庚/摄)
初冬,室外温度零度以下,在呼和浩特赛罕区都市现代农业园里,“畅游”在花海之中、随手还可以“品尝”到南方的蔬果,着实让专家意想不到。这家集观光游览、技术展示、科普教育于一体的高科技农业精品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呼和浩特加快都市型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张捷在微博上写道,“现代农业园有能源有水有地,现代农业大有可为。高附加值农业工业化,是重要方向。”宋清辉认为其“为首府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余丰慧表示,“农业产业如何转型,其中观光旅游农业是出路之一。”
据了解,2017年呼市新建休闲观光示范区13个,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54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50亿元。
走进和林格尔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先进的制冷机房、大数据应用平台、VR体验让专家们感受到不一样的“智慧呼市”。余丰慧认为,“向信息产业转型,发展云业务已经成为内蒙古转型的必选项目之一。” 建设和林格尔新区,是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呼和浩特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力推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着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大数据成为时下最热的应用之一。蒙草生态,这家以驯化乡土植物修复生态,以“草”为业的科技型生态企业,吸引了专家的目光。收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种质资源2000余种、3000余份,植物标本2800余种、20000余份,土壤样本近40万余份……草原生态有了大数据。引种驯化的160多种内蒙古草原植物,已用在了生态修复中。张捷认为,“这个公司在干国家应当做的事情,对中国的国土和种源做了非常仔细的普查。”宋清辉很看好这家公司,“给这个领域乃至上下游产业带来了更丰富的市场想象空间。”
包头:转型创新 老工业城市焕发新活力
调研采访团在包头市北梁新区南三社区调研。(人民网记者 王先进/摄)
被媒体广泛关注的北梁棚户区,曾是内蒙古乃至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城市棚户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调研团专程来到北梁新区南三社区,远远看去一排排的高层楼房,道路平整结实,社区里还建有乒乓球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南三社区党委书记崔强一边带着大家参观社区服务中心,一边向专家讲述着新区的各种幸福事儿,这里以前的棚户区走路难上厕所难,活动室想都不敢想!参观后,荆林波发了条“买房子养老到哪里?包头!”的微博。宋清辉更是感慨,“住在这里的居民真幸福!”
近年来,包头市举全市之力完成北梁棚户区改造,让12.4万北梁居民实现“宜居梦”,其他棚户区改造完成165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8万人,获评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
“一个轮子比人高”,当在北重集团北方股份公司看到最大可以载重300多吨的矿山车辆时,专家纷纷点赞叫好。余丰慧在微博中写道,“第一次见到如此重型卡车。足以看出包头重工业之威武!” 张捷认为这个矿山重器反映了“中国制造的能力”。北方股份公司坚持走矿用车专业化道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2年至今连续多年入选“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目前矿用车占据国内80%以上市场份额,国外市场拓至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总销量名列全国第一,位居世界第三。宋清辉认为,“未来,包头只有向高端产品进军,才有希望在全球竞争中突围,这也是将来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的出路,为包头制造业点赞!”
在包钢展览中心,包钢(集团)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彭德亮饱含深情的一首《草原晨曲》,把大家拉进了包钢的发展历史之中。走进包钢轨梁厂,近距离观看大型的轧钢过程,现场感受阵阵热浪,专家对包钢发展给予较高评价。张捷认为,“中国钢铁产业的进步,是我们国力的象征。”
改革开放40年,包钢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稀土储量世界第一,稀土钢板材进入汽车市场,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国高铁钢轨四成以上有包钢供应。包钢所属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现已发现175种矿物、71种元素,稀土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铌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近年来,包头市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聚集创新发展要素,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让老工业基地焕发出新活力。《包头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后劲,努力打造我国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现代工业城市。”
鄂尔多斯:主动转型 迈向高质量发展
调研采访团在鄂尔多斯博物馆调研留影。(人民网 陈立庚/摄)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曾经的“鄂尔多斯速度”也成为全国投资者及媒体关注的焦点。
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鄂尔多斯市,走进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亲身感受“鄂尔多斯”系列产品的生产流程,了解鄂尔多斯集团的发展历史。走进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考察京东方项目和奇瑞汽车鄂尔多斯项目。走进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考察了保税区、大数据中心、电子商务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与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罕台镇干部群众座谈,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走进伊金霍洛旗蓝天家苑,与社区居民一同观看了乌兰牧骑在小区广场上的演出。
宋清辉在参观鄂尔多斯装备制造基地奇瑞汽车项目时表示,“该项目的实施对推进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余丰慧认为,鄂尔多斯集团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功。“转型晶体硅等多元化发展之路,克服了产业单一化的问题与风险,从现在看也很明智!”
张捷则从另一个视角来解读鄂尔多斯的转型发展。他认为,“在鄂尔多斯发现这个地方真正的软实力,其实在教育!”“未来的鄂尔多斯,将会更加美好。”
通过调研采访,可以看到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鄂尔多斯在告别“羊煤土气”,迎来“扬眉吐气”,努力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的创新实践。经了解,2017年鄂尔多斯市GDP跃升到3580亿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实际增长211倍,经济总量排在全国地级区域(含副省级城市)55位,列成长型资源城市第一,连续八年居内蒙古首位;人均GDP超过17万,跻身全国三甲。今天的鄂尔多斯,享有“中国现代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和称号。鄂尔多斯,已成为祖国北疆的璀璨明珠。
呼包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的核心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已成为内蒙古最具活力的城市经济圈。
2016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制定印发了《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呼包鄂协同发展步伐不断加快。2018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专项工作会议上表示,呼包鄂要紧紧抓住一体化发展这个主线,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加快破解制约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呼包鄂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强化产业分工协作,立足呼包鄂三市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推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避免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未来,呼包鄂的发展更值得期待。
>相关链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