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微博快報

弘揚公益精神 淨化社會生態【2】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雨花行動公益基金成立巡禮(二)

2017年04月10日14:06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雨花齋的發起

 

事物的起點中包含著日后發展成果的所有元素。2011 年,第一家雨花齋在浙江省建德市建立,目前已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至 700 多家。第一家雨花齋由余海全首先創意和倡導,由殷建作為第一個義工執行和貫徹。根據我們的認識,他們發起、舉辦並設計第一家雨花齋,包含著他們自身心靈中及以后轉化為雨花齋架構的三個基本元素。

1.敬老的立願發心。1929 年 11 月,出生於浙江省建德市李家鎮諸家村的余海全,是村裡出了名的孝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在外地做工,每月每年,都將全部工作所得匯給母親。1992 年回到家鄉后,在母親重病期間,他每天陪著母親,用自己的身體為母親焐腳﹔母親想吃某村的水果,他連夜跑到這個村子去購買。他年老后身體多病,可能正是從對母親的孝道和自身的老年境遇中,生發了為敬老事業做事的願望和目標。

1961 年出生的殷建,從小受到外婆的關愛。他幼年最深刻的印象是,外婆臨逝時對他的父親說,她的唯一要求就是請他今后不要再打孩子。因此,殷建對老人有特殊的感情,一直樂意為敬老事業做奉獻。1996 年至 2003 年,他在首都信息發展股份公司任職時,曾到臨終關懷醫院細心照料老人並送走了百多位老人。在浙江建德市時,他還無償收養了許多老人。

余海全和殷建都注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們注重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敬老和孝道的論述,在心中產生了共鳴。2009 年起,殷建在建德市奉養師父余海全。2011 年,余海全嚴厲責令殷建不要再為他個人養老服務,而要到社會上,做無個人利益的公益敬老事業。這可以說是整個雨花齋發起的思想起點和實踐起點。

2.素食的實現方式。做公益的敬老事業,從何處入手?以什麼方式實現?余海全要求殷建做向老人,特別是向孤寡老人免費提供素食的公益餐廳。殷建為此做了一個《恭敬生命 感恩吃素》的短片來表達他們的這種認知。他們認為,提倡素食,是人類價值觀和生活方式的變革。素食比葷食節儉,是在人類的第一物質需要“吃”上,提倡節儉即朴素的作風,反對奢侈和浪費。實際上,對素食做廣義的理解,也可以包括精神食糧的含義,這就是說,從物質層面的素食出發,可以生發人在精神層面上的素養和素質,即人的素心﹔以素食的物質層面做基礎,逐步發展到素食的精神層面。倡導素食還有一個很根本的原因在於,為老年人免費提供素食,不僅有在經濟上扶危濟困和幫助老年人健康養生的意義,而且有在精神上為老年人增添精神文明力量的意義。孔子曾說,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為老年人公益提供素食,是要讓他們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同時傳輸一種心靈淡泊素靜的信息。這就是余海全和殷建以辦公益素食餐廳實現敬老目標的認知起點,應當說,這是一種很高的起點。

3.惜福的運作流程。在確定以公益素食餐廳的方式實現敬老目標后,余海全和殷建對素食公益餐廳的運作流程設定了基本的理念,以

“惜福”作為公益素食餐廳運作流程的根本宗旨。在根據“惜福”宗旨制定的公益素食餐廳的運作流程中,有這樣幾個方面值得高度注意:一是“惜緣”,要求所有義工之間及對就餐者要以家人看待。進行禮儀服務等方面的培訓,義工之間和對就餐者,初見時要行深度鞠躬禮,隨時視情況做出溫情問候﹔二是“惜物”,如,要求對蔬果去皮后,留下的蔬果皮要收集起來制作酵素﹔再如,用水時,先淘米,再洗菜。在這種“惜福”的運作流程中,令人震動的是,他們於 2011 年就提出了“光盤行動”。即義工們就餐要全部“光盤”,並在“光盤”后用白開水(他們稱之為“惜福水”)涮后喝掉,節省洗碗過程中人力、水、洗滌用品的使用,更節約寶貴的糧食。義工們也會建議就餐者這樣做,逐步推動就餐者形成這種風氣。他們將“光盤行動”稱之為身邊的環保工程

 

雨花齋公益素食餐廳義工向老人提供素餐

 

綜上所述,敬老的立願發心、素食的實現方式和惜福的運作流程構成了第一個雨花齋的基本元素,也形成了日后所有雨花齋運作的基本模板。在這三個基本元素中,敬老的立願發心是動力和根據,是整個公益行動的源泉﹔素食的實現方式是載體和平台﹔惜福的運作流程是著力點和切入點,三者形成了有機循環。但在雨花齋架構的這三個板塊中,無論是敬老的立願發心和素食的實現方式,還是惜福的運作流程,都貫穿著一種大愛精神和慈善精神,這是雨花齋發起的根本動力所在。

 

(責編:喬外、李小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