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微博快报

弘扬公益精神 净化社会生态【4】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雨花行动公益基金成立巡礼(二)

2017年04月10日14:06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雨花斋的扩展

 

第一个雨花斋的成功落地,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效应,其公益模式,先通过口口相传、后通过雨花斋榜样的示范效应在海内外迅速传播。雨花斋于 2014 年达到 100 多家,于 2016 年急剧发展到 700 多家。

1.第二个雨花斋的产生。浙江省德清市的一个家庭,父母亲和女儿女婿都曾经专门学习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践行中华孝道又有着很强烈的愿望。母亲王美仙,从小曾被亲生母亲送给其他人抚养,心里一直有一种不平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她深感自己没有理解母亲,向母亲道歉后,有了为弘扬中华孝道做更多事情的心愿。他们开始是本着做一个商业素食餐厅的愿望到外地学习取经,但到杭州听说了第一个雨花斋的状况后,在敬老的立愿发心和素食的实现形式方面,与第一个雨花斋产生了完全的共鸣,决定以自身家庭的力量,创办德清的雨花斋。德清雨花斋于 2011 年 12 月开办,他们租的第一个场地,由于物业和邻居的不理解,被迫终止,他们没有怨言。王美仙的女婿徐国梁是企业家,他出钱购下一处场地,重新开始了雨花斋的公益运营。他们的爱心善行感动了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和第一个雨花斋一样,他们不断收到钱和物的捐赠,义工队伍不断扩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理解和赞誉。紧接着德清雨花斋后,江苏常州和盐城也有爱心人士到第一个雨花斋学习取经,回到本地后办起了常州和盐城的雨花斋。第一批雨花斋就此走上了中华民族的公益舞台。

2.规模效应的产生和雨花斋标准的出台。在前 3 个雨花斋产生的过程中,浙江省温州市包括一批企业家在内的爱心人士专门到第一家雨花斋较长时间地学习取经,回温州后办起了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重视的第 8 家雨花斋。温州日报的记者专门写出了长篇“揭秘” 报道,引起很大震动,产生了重大辐射力。2014 年雨花斋在全国达到了 100 多家,2016 年猛增到 700 多家。各地雨花斋都是通过爱心传递和善行感染不断扩展,这说明在市场经济的新常态下,人们对公益行动、对爱心和善行有着极其强烈的精神需求。

针对这种情况,殷建和雨花义工共同制定了雨花斋建立的基本标准:“由内向外、由亲向疏、由近向远”。“由内向外”是说做雨花斋必须首先由发起人走在前面,出钱出力,以此感召周围的人。而不能从外向内,通过外在的筹资来建立雨花斋,因为这会产生交易,甚至可能产生以行善为名争取资金进入的假公益行为。“由亲向疏”是说首先要自己在家庭或家族内行孝道,自家不行孝道而对外做敬老的慈善,是内功不够和底气不足的,也做不好敬老事业;“由近向远”是指必须由自己的周边做起,扩展开去。舍近求远,就会有不求实效、沽名钓誉的可能。这一“三由”标准的产生,用意在于推动雨花斋的健康发展。

 

在雨花斋公益素食餐厅就餐的老人们

 

3.雨花斋大家庭的形成。从 2014 年雨花斋在全国发展到 100 多家,到 2016 年雨花斋在世界发展到 700 多家,殷建与最初开办雨花斋的爱心人士将“没有交易”的准则贯彻到所有雨花斋的关系中,确立了针对各个雨花斋关系的共识和基本准则,即所有雨花斋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只要首先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按照以惜福流程举办公益素食餐厅的方式为敬老事业做出奉献,都是平行、平等的,没有先后,没有主次,没有实力大小,没有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因为如果讲究这些对比,就会产生交易,不能保持纯净的公益心。

所以,所有的雨花斋之间不发生财务关系、人事关系和由前两者形成的组织关系。但较早建立的雨花斋有义务向后来的雨花斋传授经验、提供辅导,建立起互助友爱关系。当听说有些人未经联系就开办了以“雨花斋”为名的素食餐厅,甚至有人抢注“雨花斋”商标,殷建和最早发起雨花斋的一批爱心人士都坚决拒绝去计较,更不用说去打官司。因为他们认为,“雨花斋”是公益和慈善的,如果有人运用“雨花斋”名号去做公益,是好事,不应当去计较;如果运用“雨花斋”的名义去寻私利,那么只要雨花斋的公益和慈善的模式真正为大家所接受,这种窃名只会给窃名者自身带来烦恼,不会有助于其私利的获得。这样一种胸襟和情怀,很让我们感叹,这种把公益的准则贯穿到所有雨花斋关系中的方式,是雨花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得越来越迅速的基本原因所在。

 

(责编:乔外、李小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