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微博快报

弘扬公益精神 净化社会生态【5】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雨花行动公益基金成立巡礼(二)

2017年04月10日14:06 |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小字号

·雨花斋给予我们的启示

 

从现有的状况看,700 多家雨花斋还会扩展,最早的雨花斋至今已经有了 6 年的历史,这种公益事业为什么能够扩展?为什么能够持续?我们应当从中寻找到怎样的精神启示?

1.所有雨花斋及其义工都是通过真情和爱心的传递形成了雨花斋扩展和持续发展链条。所有的雨花斋都有一个相同的发展路径,当他们真正无我的做公益事业的心量和言行被他人和社会认识到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出力、出物、出钱,从而形成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雨花斋的捐赠者和义工除了最早的发起者外,基本由两部分人接续而成:

一是经常来就餐的人士,他们开始可能只是想来吃免费的餐饮,图个省事或便宜。但久而久之,一旦认识到雨花斋不是在作秀,就深深地被感动。于是,就餐者和义工形成了有机循环,就餐者自觉投入,包括捐钱和做义工。雨花斋的发起人和义工队伍不断壮大。全国的雨花斋不乏这样的案例,一些乞丐和小偷经常到雨花斋吃饭后,最后洗心革面,成为雨花斋的专职义工,在雨花斋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地。

二是社会各界的人士。起初他们是听闻雨花斋的义举和善行,抱着好奇心前来探究和学习。同样,在认识到雨花斋不是作秀后,他们也真正投入了。如果说就餐者的介入保证了已有的雨花斋持续和发展,那么,社会各界人士的进一步参与和投入,形成了雨花斋在空间上不断向外扩展及新的雨花斋不断产生的基础力量。所以,雨花斋真实不假、真诚不虚的公益心是我们所能认识到的雨花斋持续发展的首要原因。

 

一位老年环卫工人在雨花斋公益素食餐厅打了饭菜

恭敬向老人提供素食的雨花斋义工

2.所有雨花斋及其义工通过学习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华道德楷模事迹,不断形成保持真善美本心的精神链条。在做雨花斋时,义工会遇见各种不理解及各种困难,因此,能否坚持本心和善行是最关键的。而雨花斋的义工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事迹,给予他们坚持本心和善行强大的精神动力。雨花斋的义工们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懂得了一个基本原理:“仁者爱人”“仁者不忧”“仁者寿”。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最终会有利于自己的身心;精神是在利他中得到提升的;他们在学习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时,领悟着一个基本道理:只有为他人谋幸福,才能得到自身的升华。第一个雨花斋中挂着雷锋和白求恩的画像,雷锋像上写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白求恩像上写着:“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义工们通过学习,获得了在困难和烦恼中提升自己精神素质的力量,从而不断保持自己的本心并在学习中形成可持续的精神不衰链条。

3.所有雨花斋及其义工们都在共同建设家文化即亲情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雨花斋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性质的体制和机制链条。雨花斋家文化即亲情文化的体制和机制:所有雨花斋的义工们都互称为雨花家人,把雨花斋的主持人称为家长,把雨花斋的事业称为家业,把雨花斋的事情称为家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大家庭关系在世界各个雨花斋的相互连接中得到建立,所有雨花斋之间没有经济、组织和人事上的关联,是绝对自发和自主、独立运行的公益实体。但同时,在精神领域,所有雨花斋及其义工都是一家人。这种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与其说是法律法规上的,不如说是文化和心灵上的。实质上,这种体制和机制意味着雨花义工把对亲人的感觉扩展到了对所有人的关系上,扩展到了所有雨花斋的相互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这种推己及人,要先及亲人,再及社会上的人。雨花斋的所有义工,共同建立和践行了这种文化性的体制和机制,即贯穿亲情文化的大家庭体制和机制,从而确立了雨花斋持续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我们相信,当雨花家人们心中的真情大义“苟日新、日日新”时,雨花斋的公益事业会得到持续发展;当这种真情大义不断被爱心传递和善行感染时,雨花斋的公益事业将会不断得到扩展。雨花行动公益基金将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责编:乔外、李小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