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能松,复工不能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同时,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稳”举措,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共享疫情信息增强世界战“疫”信心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第一,共享信息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中国是《国际卫生条例》缔约国成员,《条例》规定,缔约国应及时向世卫组织报告它得到的关于所通报事件的确切和充分详细的公共卫生信息。中国第一时间与世卫组织共享信息,展现了大国担当。第二,信息共享能够有效抗击疫情。公开透明地同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分享信息,这种共享之举能够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第三,信息共享可以增强信心。中国及时公开发布疫情相关信息,以便相关国家更快认识新冠病毒,这能够有效增强各国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详细】

在战“疫”最前线 中国要的不是世卫组织称赞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目前中国与国际间的疫情信息共享,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共享信息,例如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分享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序列、每日及时公布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等,为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疫情提供重要参考。二是共享经验。中国在抗击疫情的第一战场,有着丰富而宝贵的疫情防控经验。例如,民航局曾就乘客检测、机场防疫管理等问题制定了民航总体工作指南、运输航空公司防控工作指南、运输机场防控工作指南,这对于其他国家的民航组织防控疫情也提供了参考与支撑。【详细】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筹这些医疗物资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疫情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是全人类的问题,中国正与各国分享战“疫”经验,体现大国担当。近日,世卫组织称赞中国此举,并鼓励所有国家都这么做。病毒无国界,抗击病毒也无国界。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是防控疫情的一个重要途径。各国应团结起来,共同应对疫情、面对挑战。国际合作为应对疫情提供了物质保障、科技支撑、制度保障。“积极推进抗击疫情国际合作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合作是共同战胜疫情的重要基础。” 【详细】

“一罩难求”下的个人防护:不能指望国家大包大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毛寿龙:随着工复工返岗全国各地仍存在口罩、消毒用品防疫物资短缺,尤其在湖北疫区老百姓普遍反映一罩难求。国家建立的储备体系有使用范围和时限问题,不太可能大包大揽,将所有需求集中在一起。集中统一调配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对于满足全社会对于防疫物资的需求,是比较难以实现的。国家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的物资,通常称作战略物资,是国家保障非常时期物资供应的重要措施,服务于国家战略。他建议,对于满足个人日常生活中对于防疫物资的需求,还需要社会、靠市场化的正常运作解决。【详细】

应赋予疾控中心更多信息发布话语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毛寿龙:我国疾控中心的地位有些过低。现在CDC就像是一个病毒研究机构,甚至和武汉的病毒所没有太大区别。真正的CDC,是随时发布疫情信息,就像警察发交通指令,医生开医嘱,气象专家发布洪灾预报,我们直接听,直接行动就是。警察、医生、气象专家等之所以有话语权,是由他们的专业秩序决定。职能上与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界限不清、权能低弱等,是疾控体系长期存在的问题。很多新闻发布会上,台上是各部门领导,疾控中心专家反而坐在台下,这也反映出疾控系统缺乏地位和话语权。现在的信息传播机制主要是请示汇报制度,这种制度对于耽误此次疫情应对有很大责任。【详细】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可及时研判应对疫情传播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全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呈下降趋势是春节假期和假期延长期防控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而目前各地进行复工复产,人员流动有可能推高疫情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做到防疫和生产两不误,需要依靠流行病学调查统计准确发现问题,采取精准的防控措施,避免疫情再次扩大化。流调为防控提供情报、进行研判并提出对策,在当下的作用尤其重要。各级政府要重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把调查情况转化成公共卫生管理措施,随时采取行动。接下来要重点监控返程人员特别是来自疫情发生地的高风险人群,对医院、学校加强防控,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详细】

稳就业先要稳企业 免、减、缓措施为企业纾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要做好就业工作,首先得“搞活”企业。疫情下,不少企业负担加重,生产、经营受到影响。近期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还是要救企业。只有企业保持稳定,稳就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但现在部分企业面临复工难问题,物流、人流中断,人员出不去,物资也运转不了。23日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强调,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确保员工回得来、原料供得上、产品出得去。这对于稳企业、稳就业是至关重要的。【详细】

疫情之下如何稳外资?关键在哪?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最关键的有三件事情。第一,将《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尽快落实到位,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继续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第二,加大力度打造全球最佳的营商环境,构建公开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更多的外资在疫情过后投资中国。近期商务部下发了通知,指导各地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和保障,同时优化创新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推动外资大项目落地。外企复工复产的标准和享受的支持政策和内资企业是一样的,都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详细】

今年毕业生874万!疫情影响下的就业怎么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首位。现在正是应届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高峰期,但节奏受到疫情影响,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加以应对。第一,现阶段可采取网上招聘、网上面试的形式,将招聘活动从线下转到线上。第二,以往春季是校园招聘的高峰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面试、签约等时间和期限。第三,目前来看,疫情对互联网经济影响较小,可在相关领域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或创业机会。针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可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例如设立更多公益性岗位,根据地区情况实行错峰招录、招考,缓解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详细】

提高疫情防治人员薪酬钱从哪出?何时到位?

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首席教授朱青:22日,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全面落实进一步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提高疫情防治人员薪酬待遇。这次一线医务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抢救新冠肺炎的病人。为了体现对他们的关心关爱,中央决定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和补助标准。这笔钱当然是一线医务人员的所在单位支付给他们,但资金应当是来自中央财政,中央预算要拨专款来解决这部分资金需要。我相信,这部分新增待遇很快就会发放到这些一线医务人员的手里。去年我国财政的赤字率是2.8%,今年根据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的方针,赤字率可以考虑突破3%。【详细】

疫情暴露数字政务短板 数字治理要破除体制壁垒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防控疫情也是对国家治理能力的大考,不仅仅是数字政务本身的问题。首先,地方政府前期在思想上没有高度关注,没有做好最基本的预案,导致在来势凶猛的疫情中手忙脚乱。其次,在疫情传播严重的情况下,武汉的医疗资源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病患数量。这些前提下,数字政务很难真正发挥好作用。这次疫情对数字政务能力的考验,不仅在于数据能不能共享,还有系统能不能承载、应急措施能不能及时组织等。数字政务能否及时发力,关键还在政府的治理能力。一些地方政府决策者明显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手段的重要性,缺乏应用数字政务系统有效防范疫情的意识和对相关资源的统筹协调。【详细】

战疫大后方,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如何“过关”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卢景波:稳粮价、保生产、保供应。目前全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原粮储备非常充裕,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调控物质基础雄厚;粮油市场体系和配送、供应网络健全,可以迅速将米面油投放终端消费市场。据最新统计,截至2月16日,37家保供协助机制国家重点企业已复工36家,全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已复工63.4%。其中小麦日加工能力已恢复到36.4万吨,产能利用率53.1%;稻谷日加工能力已恢复到37.3万吨,产能利用率70.1%。随着各地的全面复工,全力推进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复工复产。防范化解生产和市场的风险隐患,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粮食和物资储备行业面对的“大考”远没有结束。【详细】

新冠肺炎引发的急性应激障碍大多数可在一月内自愈

中国心理学会“抗击疫情 安心行动”线下组组长、湖北大学心理学教授邓晓红:此次冠状病毒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从武汉蔓延至全国,使一些民众出现了心理上的应激反应。灾后心理问题的高峰期一般发生在3个月左右,新冠肺炎事件已非常接近灾难事件,至少是极端应激事件,但是否会真正发展成灾难事件,要看最后抗疫的效果,因此,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峰期不好估计。不过,当应激源被消除后,大约2/3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症状可在一个月内缓解,80%适应障碍患者的症状可在半年内缓解。因此,我们要众志成城,争取早日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详细】

帮扶中小企业渡难关 政策合力还需精准支持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浙江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已出台的帮扶政策还未能完全覆盖企业的需求。如多地提出承租国有企业经营性房产减免房租,对于不少租用其他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并不适用。呼吁各地政府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中小企业“过冬”出谋划策,同时希望银行尽量减缓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展期或缓期催收货款,减轻相关企业的利息和费用,提供更多特定时期的信贷支持。疫情会使中长期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比以前更加紧迫,对企业转型的要求也更加紧迫。疫后市场要在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下塑造新的业态,尽快走岀疫情阴影,推动生产生活业态朝智能化、线上化发展。【详细】

疫情之下,服务业自救如何化危为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剧锦文:面对线下客流冷清、物流还未完全恢复畅通的现状,各地的实体店铺开始启动或加快拓展社群销售和线上销售的脚步。防疫阶段的居家隔离和居家办公导致居民在生活服务方面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相当一部分需求由过去的出门寻找服务转化为“自我服务”,并有可能在未来发展为一种常态化的消费模式,企业“自救”,至关重要的是从危机中识别商机,尽快调整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有企业期盼疫情结束后出现井喷式的“报复性消费”刺激市场,这种情况有可能出现,但此类消费能力的释放是短期的,企业还应更多注意市场的长期倾向,及时适应变化自我调整。【详细】

疫情下的新经济:电商行业机遇挑战并存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冯晓鹏: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企业创新供应链模式,启动快速响应机制,按照销售大数据预估第二天的销量并据此安排工作计划;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企业通过成立针对选品、物流、营销等不同供应链环节的专门小组,提高供应链的稳定程度以及运行效率,先后推出全国覆盖的“无接触配送”服务;一些生鲜电商平台企业在疫情时期加强对食品安全的保证,加强对食品和储存仓库的消毒和巡检。生鲜电商行业在挑战面前经历了大考,自身也得到了巨大的成长。一些小规模的社区生鲜电商也在逐渐孵化和成长,为中国经济在疫情低迷之时注入更多新鲜活力。部分消费者难以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买到医疗相关商品,跨境电商企业在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方面的作用更为突出。【详细】

90后护士的方舱医院支援经历:患者竖起大拇指目送我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青年战疫突击队队员、急诊科护士黄媛:晚上8点,我们和另一队做完交接,正准备脱外层隔离衣时,突然看到有个姑娘刚进来就想吐,面色苍白快要晕倒,我们赶紧把她送到通风处,待情况好转后,我们才安心脱下防护服下班。目前,我们护士的排班都是6小时一倒班,但是加上穿防护服和交班脱防护服的时间,一般都得是8小时了。现在物资还是比较紧缺,大家都不想浪费,所以,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拉的状态是常态,我们都不敢多喝水、因为害怕上厕所耽误时间。而一开始难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我们医护人员都相信,随着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对流程的不断熟悉,这里会越来越好。【详细】

90后夫妻抗疫一线:“不会害怕,因为我们训练有素”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青年战疫突击队队员、急诊科护士黄媛:我们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前线、来到武汉,并不是因为我们伟大,只是在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刚好可以。我们现在已经为人父母,也希望能给宝宝做个榜样,希望她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懂得感恩、对社会有用的人。现在,我的孩子由婆婆和姑妈帮忙照顾,我的家人让我放心去一线,他们都很支持我和我先生。为了抗击这次疫情,很多人都在默默付出,而我是一名医护人员、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一员,2018年,我还获得了广东省优秀团员,现在又是一名党员,我想,我更应该为武汉尽一份力。【详细】

医护人员究竟能不能回家?不必恐慌!

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徐潜:在一般医院,不是所有的医护人员做的都是和传染病相关的高危工作,非高危工作的医护人员当然可以回家。但如果是在专病医院,根据实际情况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即使是做高危工作,如果做好了防护,就不算是密切接触者,没有传染社会的风险,不需要隔离,可以照常回家。如果没有做好防护,有暴露的可能,那么一般就会被认定为密切接触者,医院会强制留院观察。我们会根据感染危险程度决定医生是否留院,这是科学的判断,请百姓放心。做好科学防护是关键,对于医生回不回家不能一刀切,不必太纠结,更不必恐慌。【详细】

把应对重大风险能力纳入干部考核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游志斌: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确实暴露出有的干部缺乏责任担当意识,执行力较弱,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可以考虑在对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年度考核、目标责任考核、绩效考核以及其他考核中,考核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情况,并将其作为确定考核结果的重要参考,探索建立日常与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相结合的干部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真正褒奖在防控疫情等应急管理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干部,严肃问责不敢担当、失职渎职的干部。【详细】

疫情防控同时应同步优化国家应急管理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教授游志斌: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科学化、专业化、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尤其是卫生应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从本次疫情应对的具体工作来看,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突出问题,比如,有的领导干部“底线思维”意识不强、应急管理能力严重不足,有的地区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工作不到位,应对典型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相关物资储备不够等突出问题。一些地区和部分领导干部的应急指挥能力仍较薄弱,应急管理培训体系不够完备,公众应急科普宣教工作亟待加强,部分应急物资日常储备和产能储备不足等一些问题。【详细】

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为农民工就近创造就业机会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于疫情防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以及“三农”其他方面的工作,应有整体观念。我们既要抓住当前重点工作,尽快遏制疫情,也要尽可能降低对实现全面小康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的不利影响。农民收入对于脱贫工作至关重要。疫情防控前提下,如何保障农民收入?我认为,国家可以重点关注返乡农民工就业情况,无法返回打工地可以就地就近扩大就业机会,没有疫情的地区尽快恢复生产,吸引农民工就业,保障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详细】

要什么钱,我们直接送!守“胃”最前线的人

老乡鸡武汉地区总负责人李超龙:我们企业是属于全国行业中最大的快餐行业,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应承担起我们的责任。我自己也是一名党龄十年的党员、西藏退伍老兵,所以这个时候我必须冲上去,别无选择!通过两个星期左右的做餐、送餐,员工看到我们身体还很硬实,更多的人愿意参与进来,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真的很骄傲在武汉能有这么多的兄弟姐妹跟我一起去送餐,希望能有更多的热心人站出来,帮助武汉的前线人员,他们现在真的很辛苦。【详细】

武汉红十字会风波警示

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郑功成: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役中,红十字会、慈善总会被指定为当地接收捐赠和分配慈善资源的专责机构,担当的即是枢纽型慈善组织之角色,但这些组织自身能力却是明显不足,也无法调动其他慈善组织一起承担责任。政府主管部门不能将慈善资源充当政府公共资源,但可以提供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推动慈善组织有机协同,以确保政府的公共资源与社会的慈善资源一起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能。因此,加强慈善组织的协同性非常必要,这是在大灾难面前确保慈善事业充分发挥效能的保证。【详细】

用好群众智慧 让社区防控能力得到充分释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百姓要生活,社区要防疫,两者之间若产生矛盾,基层社区工作者应创新工作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首先要保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供给。建议社区可以分时段、分批次地让居民购买食物和生活必需品,避免出现“扎堆”现象。在物价方面也应把关,确保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不断档,菜价合理,供应充足,让百姓安心“不出门,少走动”。另外,现在有些社区不让快递进门,反而造成居民“扎堆”取快递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社区可以设立快递、外卖存放点,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聚集。【详细】

疫情紧迫,请用市场规律鼓励防护产品生产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苗月新: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了关键期。医疗物资和防护用品保质保量地供应,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重要因素。但无论是在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还是在媒体曝出的医院求援消息中,我们都能明显地感觉到医疗物资和防护用品的供应短缺。在生产防护用品的国内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小微企业,在春节期间生产,本就面临着招工难、运输难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加之,疫情来势凶猛,需求在短时间内猛增。除了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紧急调配之外,如何能运用市场规律,让生产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地保证供应,也是现在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详细】